第96章 九十五章 田国丈南下(2 / 2)

明末天下1639 武陵岛主 1184 字 2023-04-19

赵墨居然上书,请奏将克复南京所获的“民脂民膏”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两银子归还于民!

这个具体的数字是出自张守言的密折,就连内阁、户部、兵部都不知道其中具体数字。

但张守言的密折是今日才到的上书房,这才半日,消息居然传到了一个小小的给事中那里!

皇爷的上书房成了个透风的筛子!

莫看这只是小小一个从七品官员的上奏,但就在皇爷谒太庙的时间内,这封仓促而就的奏折就经过了通政司、内阁......甚至是内书房......出现在了皇爷的跟前。

其后隐含的东西,让人想想都觉得浑身发寒。

往轻的说,内书房有人勾结外朝是板上钉钉的事。

“奴婢该死!都是奴婢管教不严,奴婢这就清查!”

见到王承恩狠狠的给了自己几个耳光,崇祯冷冷的吩咐。

“查吧,朕不想睡觉的时候还要睁着一只眼,去传骆养性。”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带着几百锦衣卫力士飞马出了北京,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

内阁不动如山,想是早就判断到了皇帝的决断,而朝堂上却乱做了一团。

不是为了南京的同僚们,而是为了那一千多万两银子!

大部分官员都认为,这个银子皇帝拿不得。

这个先例断不可开!

万一勾起了皇帝对臣属家产数目的兴趣,那将是滔天的祸事。

例如后世的康麻子,一旦手里不宽裕了,便在旨意里加一句。

“着点看家产!”

把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位我大清的“千古一帝”。

南京的平头百姓们能搜刮出几个钱来,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些银子来自于哪里。

当然他们所建议的“还于百姓”不过是一场空谈和政治正确罢了,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行性。

毕竟流贼抢劫的时候可不会给“百姓”们打收据,但这件事若是办起来,经手的官员们怕是能过上几个好年。

骆养性前脚刚走,王承恩直接把锦衣卫指挥方弘瓒提熘了过去。

“查查给事中赵墨与哪些人来往!”

至于为什么不把这件事交给骆养性,是因为王承恩知道骆养性与东林一脉走得实在是太近了。

泄露张守言密折中具体数字的,其实不是内书房的人。

是张守言安排在京师的人暗中散布的消息。

这一千万银子,是张守言故意抛出来横在崇祯君臣之间的一个大坑。

号称龙袍上都打补丁的崇祯皇帝,早就穷得都连眼珠子都红了。

皇帝一直催着孙传庭进军河南,而孙传庭却只不断的要银子、要军械,每日银子花得跟淌水似的。而偏偏富到流油的群臣,都摆出一副清汤寡水的样子,明里要名声暗处又要银子,浑然不怕皇帝会无故清点自己的家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