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生的抉择(1 / 1)

(一般来说,人生中的选择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比如:第一种,选择一条艰险的路。若能渡过艰险,从此以后一生便可踏歌而行,平步青云。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也被誉为天选之人或者位面之子。第二种,选择一条困难的路。只要克服了困难,往后的未来几乎顺风顺水,一马平川。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往往都是在各大领域中的佼佼者,也称为社会精英。第三种,选择一条舒适的路。可能在那时比较安逸,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悲剧。不过,这类人如果在下一次命运的分叉路口,迷途知返谨慎选择的话,将来也还可以步入普通人的序列,一辈子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愁温饱。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他们却在练闪避术。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都沦落成了社会的最底层。方长,就是一条社会发展的漏网之鱼。中考的时候,明明是学霸的实力,偏偏要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消息,故意在考场上睡觉,丢掉好几十分不要,最后以630分的成绩,上了个二等的省重点中学。然后,他的母亲刘芳为了让方长有个更好的未来,选择缴纳了一份对于他家来说非常昂贵的择校费,才进了实验班。在攀比成风的高中实验班里,方长又选择了逃避,各种逃课翻墙出去上网吧打游戏。蜀省,陵县,柳树坝。田埂边桉树上的众多夏蝉,一刻也不停地叫唤着。像是一起在吐槽,才下完雨又开始逐渐升温的天气:“热啦!热啦!”一条三米来宽长满杂草的乡村泥泞土公路拐角处,一群半大不小背着书包的学生,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热闹。人群的中间,有两个少年。其中一个相貌清秀,身材瘦小的男孩,看起来年龄不超过十一二岁。他的眉目间露出了愤怒的表情。另外一个男孩,枯黄的头发有些自然卷,却有十三四岁的样子,身高也已经一米五几了。如果是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会以为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在以大欺小。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此刻,那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青涩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一边双腿发抖,一边哀嚎着求饶道:“呜呜呜……方长,我以后……再也不喊你小麻雀儿了。”而那个看起来十一二岁面带愤怒的少年,突然甩了甩额头。方长对于变换的场景,还有些不适应,先是不解地环视了一眼四周。旁边看热闹的众人,顿时下意识地就往后退了半步。有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更是连连退了两三步才停下来,小脸上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作为当事人的方长,这才发现众人的目光竟然十分警惕地看向了他的双手。于是,方长也循着众人的目光低头看去。这一看,顿时让方长有些恍惚。原来,他的左手上,竟然提着一把沾着几片黄绿色菜叶子的猪草刀。漆黑的刀身,再配上亮白的刀刃,给人一种十分锋利的感觉。视力极好的方长很容易就判断出,这把猪草刀的属性:长度为50cm左右,宽约20cm。掂量了一下,这把刀重量约为1.35~1.55kg,材质为普通的铁制品刀具。讲真,虽然这把刀不咋滴,但是这一猪草刀下去,应该很轻松就可以砍翻一个初中生。方长又抬起了右手,只见自己的右手上同样也有一把刀。从外形上来看,这是一把砍柴刀。重量2.25~2.45kg,材质也是普通的铁制品刀具。不过,即便这把砍柴刀两面都有些锈迹斑斑,它的长宽也不如左手上的猪草刀,但是胜在它的刀背比较厚重。从攻击力的角度上来讲,容易砍出暴击。不吹不黑地说,天生大力的方长想起自己好像曾经用它,两刀就砍断过一根直径10cm左右的蓝竹。如果用它来砍人的话,唔,可能有些太过凶残。难怪不得,面前这个叫李波的家伙,还有周围这些看热闹的家伙会怕成这个样子。只是,这让方长又不仅陷入了沉思:说实话,眼前这一幕,他可是非常的熟悉。方长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小学六年级毕业刚放暑假时,在回家路上的公路旁,被大风刮倒的竹林里,自己捡到一只雏鸟后,就被这个叫李波的家伙,当众嘲笑地喊:“你们快看,小麻雀儿救了小麻雀儿”;另外几个同村的家伙,也跟着起哄瞎喊:“真的像小麻雀儿救了小麻雀儿哦!”“以后,我们就叫他小麻雀儿吧!”“要得!就叫方长,小麻雀儿!”“对,小麻雀儿,快点把这只小麻雀儿给我们耍一哈。”接着,李波就趁着方长愣神之际,冲过来硬生生搬开了他的手指,抢走了那只雏鸟。几个一起回村的女生也在一旁偷笑,看向他的眼神很是怪异。这让方长顿时怒不可赦。不过,双拳难敌四手。方长想了想,便飞奔回家。丢下书包后,他就提着双刀出来,拦在这几个家伙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以理服人。他要让这些乱给自己起绰号的几个家伙改口,并且道歉;这几个家伙,当时真的是被他的双刀给吓坏了,也哭着低头道了歉。最终,经此一役后,方长就成为了整个石村,包括杨柳树坝和河湾在内几十户人家,所有少年少女眼中的孩子王。当时,方长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自己应该才10岁多点吧。至于,为什么他能在10岁就小学毕业。这又说来话长了。首先,方长打小就聪明过人。加上,他的父亲方杰是村里的会计。从2岁起,父亲就教了他读写各种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汉字。另外,他的母亲刘芳是隔壁村的一名民办教师,教语文的。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刘老师是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教,还连续拿过区级三年优秀教师的那种。3岁时,方长就已经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4岁时,刘老师教会他背诵唐诗三百首,还经常能在山间连续朗诵;5岁时,方长已经能独立在草稿本上,计算万以内的乘除法。然后,在他5岁半的时候,刘老师所教班级上,有一位一年级下学期的女生,突然搬家去了沪市,意外留下了一个还没交学费的学籍。刘老师就干脆找校长说,让正准备去读幼儿园的方长,顶上了这个学籍,学费她来缴。正好,当时那所小学的校长,只有两个女儿的伍淑芬,也比较喜欢方长。同时,她也是方长爷爷的亲妹妹的女儿。于是,伍校长便同意了。说让方长试一试,如果他不行,再转去读幼儿园。结果,方长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考了个双100分。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