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还有记载,一辆牛车能拉25石粟,三十万石得用一万多辆牛车来拉。
坦白来说,就算有那么多牛车,也只能走陈仓道,一千二百里,牛车每天走个三四十里路,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再往返拉运,中间会有很长的空档期,前线大军都得饿死。
最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从汉中出关中这一段,出了关中之后再到长安还有四百多里路呢,即便是出了陈仓后是一片平原区,不像山地那么难走,速度会加快许多,但也会极大延长补给线和粮道线,加剧他们的粮草供养难度。
这也是为什么沉晨觉得粮道问题棘手的缘故。
虽然他改进了鹿车,也就是独轮车,但再怎么改进独轮车的载重还是远不如牛车,要调动的民夫就更多,至少得七八万以上的民夫不断往返运粮,才能够保证前线十万大军的粮食不断供。
所以这事很难办。
不过沉晨想起了他曾经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非常厉害,司马懿曾经十分惊叹,一个牛车居然可以自己行走,载一岁之粮,日特行数十里,群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这说明一辆木牛流马可以载重24石稻米,即便每天只走二十里路,多造点木牛流马,每辆木牛流马相当于半辆牛车,只需要四五万民夫,就能够保证前线的运粮了。
另外他记得电视剧里说过,木牛流马走的是褒斜道。
褒斜道可太近了。
六百里。
每天走二十里,两万只木牛流马,二十五天的时间就能把五十万石粮食送到前线,这还得了?
因此沉晨才急急忙忙找诸葛亮来搞定这个问题。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就给出答桉,沉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马,他也没有马上提出来,而是先问道:“晓卿,你之前自己有做过打算吗?”
沉晨想了想道:“有,陈仓道适合大规模运粮,所以我曾经想过建造四轮车,四轮车载重更大,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能转向,灵活远不如两轮车。转向轴我一直没搞清楚该怎么做,也许就算搞清楚了,木制转向杆恐怕也不行,得用铁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