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正文卷第1205章邢州大治邢州城可以说是大蒙古国治理中原的开始。金国时邢州曾拥有人口十万户,到了窝阔台汗十年,蒙古铁骑进入邢州城之时,邢州只剩下一万五千户,所谓。一直到蒙哥汗时期,忽必烈受命经略漠南,刘秉忠、张文谦进入金莲川幕府,选良吏治理使邢州政治清明,经济繁荣,逃往他乡的流民纷纷回来,短短十六年间户籍增加到了三万余户。时人称之为。邢州大治对整个蒙元王朝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它坚定了忽必烈行汉法的信心,从而在中原推行汉法,它使更多的读书人归心忽必烈并走进了金莲川幕府。等大元往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王朝,邢州大治就将会成为一段佳话。但在这个九月的末尾,在邢州士民之间流传着的却是一段新的佳话......一大早,小茶肆的店主便开始给隔壁卖炊饼的摊贩说起才听到的轶闻来。长街那边,有两名年轻的书生扶着一名老者过来,因听到了这场对话,稍稍驻足之后,选择进了这间小茶肆坐坐,还买了三张炊饼。这老少三人都是文质彬彬,往远些的桌边坐了,并不像市井小贩那般大声喧哗,用只有彼此能听到的声音交流着。座中的老者道:应话的年轻人名叫刘兰璋,乃是刘秉忠的过继子。其实他生父是刘秉恕,因刘秉忠年过五旬还未有子,便将刘兰璋过继到长房。老者想了想,沉吟道:三人又小坐了一会儿,待见前方的邢州府衙中有人出来了,遂起身往那边走去。到了府衙前,刘兰璋上前行礼道:2~「找个人让颜天翼把脉看病,朕好赏赐他。」赵衿再次问道:韩巧儿连忙拉了拉赵衿,低声道:赵衿抱怨了一通,但最后还是惜命,老实待在屏风后面,等李瑕接见颜天翼。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北方口音她只能勉强听得懂,说的也都是些稀松平常之事。到最后,待李瑕说了一句什么,她才不情不愿地把手从屏风后面伸出来,让颜天翼把了脉。只能说颜天翼医术确实不错,又问了几句,便探明白了她的病灶,开了两副药,与之前的名医也相差无几。赵衿偏头往外看了一眼,见那所谓的名医退下去了,拉着韩巧儿,低声道:赵衿最后又摇了摇头。她隐约听到的,李瑕说的好像是,但又不确定,只能暗自气恼被占了便宜。屏风那边,李瑕道:赵衿提着裙子从屏风后跑出来,在李瑕的凳子上踹了一脚,气呼呼地便走掉了。韩巧儿跟着跑出来,道:这就是一桩小事,前后甚至没花一柱香时间,处理过了就是了,李瑕懒得再去管她们,专注到自己的事上。今日除了颜天翼,要见的人还很多。只等稳住了邢州人心,往北安定了真定府,取了顺天府,离燕京就不远了。而目前为止,忽必烈还没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来的是姜饭身边的老人了,风尘仆仆的模样。一封信递到李瑕手里。他不慌不忙地接过看了,脸色凝重了些。李瑕又向信使问了几句细节,目光看向地图,思忖着从何处再挤出一点兵力。但能调派的兵马已然都调派出去了。~~燕京。有官吏匆匆赶进中书省会同馆的公房时,郝经正与刘秉忠低声计议着什么,见有人来,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移到了公务上。郝经有些讶异,转头与刘秉忠对视了一眼。他们的权力显然在迅速衰减,现在竟连这样的大事也是临时才知道。郝经反问了一句,脸上却泛起了些许松快之色,道:刘秉忠抚须沉吟,提醒道:郝经点了点头,带着斟酌的语气,道:两人都各自叹息了一声,郝经摇头苦笑着喃喃道:刘秉忠还想再多说几句。前来通传的官员已抬手,道:他并没有请刘秉忠过去的意思。不一会儿,等郝经离开,公房中便只有刘秉忠一人。他这还是少有的没能参与到大元的核心政务之中,此时独自倚在那,便显得有些孤独。他随口叨了两句之后顺着这格律,却是顷刻便填出了半阙词来。忽然,门口响起了拍掌声。却是白朴提着个酒葫芦边拍掌边走了进来,带着微醺的语气,道:前几日离开大宁宫后,他还是将白朴的词换了,哪怕在忽必烈面前已念过一次,但换了依旧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刘秉忠笑笑,拿手作了个噤声的动作,道:白朴坐下,姿势颇为洒脱,之后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又道:白朴端起酒葫芦抿了一口,没有回答。刘秉忠略略一想,笑问道:白朴放下手中的酒葫芦,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神中泛起了向往之色。刘秉忠摇头,问道:刘秉忠默然了下来,起身打算走。但走了两步,他却是又转身回来,附在白朴耳边低语了一句。\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