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正文卷第1232章聪书记时间到了二月中旬,燕京的天气已开始转暖。那木罕败退回来之后,向忽必烈汇报起在保州之事时,将他的败迹说得轻描淡写。「儿子到的时候,奥鲁赤已经被张弘道杀得大败了。「那木罕说了一句大实话,却轻轻巧巧地将罪名怪在了奥鲁赤的头上。忽必烈心中有数对这些战败的原因没有多问。他如豆的眼睛冷冷扫了那木罕一眼,道:忽必烈听罢,淡淡道:那木罕一愣,此时才想起来自己确实说过这话,他曾请求忽必烈让他领五万骑兵南下,承诺一定会击败李瑕。但没想到的是,遭遇到的却是这样的挫败。他不仅没能让忽必烈重新信任蒙古骑兵,只怕还要让那些已被猜忌的汉臣们重新得到一些重用。果不其然。这日,忽必烈驱退了那木罕之后,一脸深沉地坐在那思忖了许久,召见了金莲川幕府诸臣。......有的汉臣认为忽必烈对汉法的态度是摇摆的,认为忽必烈也曾坚定要行汉法,是因李璮之乱而开始有所犹豫。这种想法不对,想得太浅了,没能捕捉到忽必烈作为一个草原雄主的心态。根本就不是因为李璮之乱而心生犹豫,那只是一个借口。甚至,根本也没有什么行汉法的坚定之心,那只是一个承诺。汉法也好,蒙古旧制也罢,一切对于雄主而言只是工具。工具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放。而有些人身为工具,却徒抱太多的想法和期待,反而显得可笑了。这个道理,如今金莲川幕府诸臣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会同馆中,当得到了忽必烈的召见,有人这般嘀咕了一句。刘秉忠没有回头去看是谁说的,却很敏锐地注意到说话者说的是而不再是。诸臣一路行到了大宁宫,只见忽必烈已端坐在上首等待。一句话落下来,诸臣一愣。因为忽必烈今日说的却是汉语,虽然很生涩,但确实是。刘秉忠愕然抬起头,看着忽必烈良久,蓦地红了双眼。可惜,到了这时,忽必烈又听不懂了,直到旁边的通译给译了一遍,他才用蒙语道:刘秉忠也用蒙语道:忽必烈道:最后八个字,他又是用汉语说的。或许是早就打算好要让一众汉臣们许下承诺,因此他之前便练过。而一众汉臣们确实也都是君子。总之,如今一来稍稍安心,忽必烈便开口说起了战事。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见这些幕府老臣了,还得先安排人说说战事的最新进展....刘秉忠问道:诸臣听了一会,大概便明白过来,毕竟大元的兵力都收缩回来了,目前还能守住,但蒙古大军却也没有以往那种战无不胜的自信。忽必烈问道:诸臣遂开始各抒己见,直到有怯薛将领匆匆赶来,向忽必烈道:~~是夜。忽必烈与察必坐在汗帐里说话,忽然道:忽必烈道。他说话时手里端着一杯倒得很满的奶酒,只要手一晃就能洒出来,然而他却能一边想事一边端得很稳。正在此时,便有人在帐外说了刘秉忠前来求见的消息。忽必烈有些惊讶,眉毛一挑之后,却又露出了喜意,允许刘秉忠进来。察必则亲手斟了一杯酒,放在案上准备着,若是刘秉忠表露出了足够的忠诚,她便要赐酒。不一会儿,刘秉忠进来了,依旧穿着那破旧的玄衣,一见忽必烈就道:刘秉忠行了一礼,道:白日里当着众人的面,这样的比喻便不好说出口。而现在私下说出来,却更能让忽必烈信服。刘秉忠道:忽必烈手里的奶酒终于晃了一下,洒出来一点。刘秉忠道:察必微笑着,将倒好酒的酒杯赐给了刘秉忠,在刘秉忠谢恩时,拿布给忽必烈擦了手。忽必烈深点了点头,示意此事就这么办。刘秉忠又道:「臣以为击败李瑕的办法也与此有关,应该是'攻心为上'。李瑕之前考虑过议和,是因为宋军已经攻进了川蜀。而他如今却又选择了继续攻打燕京,说明他不认为宋军有足够的威胁。但到了现在,他麾下的川蜀士卒还能为其征战,说明他一定是对麾下士卒瞒着这个消息。那么,我们应该向唐军散布这些消息,乱其军心.....忽必烈终于大笑起来。因为他几乎已经可以确认刘秉忠的忠心了。有很多事还是得靠这些聪明人。像移相哥、那木罕这些宗亲就不会这么去分析,只会喊着杀杀杀。~~保州城门处车水马龙,各色行人来来回回。一队人策马赶到了保州城门前,为首者勒住马匹,抬头看着这座城池,明亮的目光中透出了惊叹之色。易士英感慨道:他首先还是驱马去见了李瑕。结果却得知李瑕在城北的兵营,于是从南门入城的易士英只好穿过了整个保州城。进入大帐时,李瑕正拿着一叠情报,亲自在一张大地图上标注着什么,回头一看易士英来了,便道:李瑕搁下手中的笔墨,接过易士英手里的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随手便搁在烛火上烧了。信的内容也简单,吕文焕说是不想与唐军为敌,但朝中催促得急,只好佯装出兵攻打孟津渡,其实只是作作样子。李瑕道:易士英道:」李瑕道:「眼下情形有些渐渐不好,朕需要你去打几场硬仗,往有山的地方.....\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