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原是新罗失国人(1 / 1)

梁山白衣 逆旅夜雪 2811 字 2022-10-06

(高丽的局势在王俣为首的高丽朝廷观望下,诡异的处于短暂的平静状态。不过王伦丝毫不敢大意,甚至于比战事还要紧张,这段时间里面他每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忙的脚不沾地,将士还有个轮流睡觉的时候,王伦可不敢打这个盹儿。这日,王伦刚刚分配完布防事宜,杨再盛来报,有一个自称新罗王族后裔的人来访王伦,杨再盛已经小心的盘查过了,感觉事情重大故此来报王伦。王伦一愣,忙让杨再盛带进来。不多时,杨再盛大步进了银安殿,后面跟着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此人见了王伦拱手道:“在下新罗国金拾遗参见相公。”言辞之间不卑不亢举止有度,说的也是字正腔圆的宋话。王伦点头道:“你便是新罗失国人,你有何事求见于本帅?”金拾遗目中含泪道:“高丽王氏篡我祖宗王位愈两百年,小人有生之年,终于盼到天兵,讨伐无道了!”王伦既然要打高丽,对高丽的历史自然熟悉,这新罗金氏曾一统半岛,不过两百年前弓裔、甄萱作乱,让新罗再次分裂,成为半岛上的后三国时期,后来弓裔的部将王建取代了弓裔,更灭了新百济和新罗,成为了现在高丽。王伦此次攻打高丽,也打过收罗这些高丽前朝旧人的打算,毕竟,梁山想真的吞下朝鲜,没有当地人真的是千难万难,任何一个外来政权想统治一个地方,不靠当地人是根本做不到的。王伦微笑道:“金先生请坐下说话。”金拾遗施了一礼谢过王伦,坐下道:“请恕在下无礼,不知如何称呼相公?”一旁的李纲开口道:“此乃我大汉征东元帅,王伦王元帅。”大汉征东元帅?金拾遗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儿不好用,现今天下有大汉这个政权么?不过自己金氏已经为了复国奋斗百年,直到今天才看到一丝希望,管他是什么来头,这个所谓的大元帅现在就坐在自己面前,就算他是假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军队和攻占下来的这些城池可不是假的。如果自己因此放弃,那么他的复国大计,岂不是又成了一场空。说来他们金氏秘密准备了近两百年,此时叫他和失德的高丽王氏争一争权柄,他是绝不会退缩的。金拾遗一念及此哪里还敢犹豫,只好忍着心中犹疑拱手道:“在下确实是新罗金氏的嫡派子孙,只因这王俣的祖宗王建篡位,这才流落民间。想那王建当初靠谋逆起家,其子孙甚是不贤,故而惹得天兵惩戒!”说着从怀中取出两物递上,早有牛皋伸手接过呈给王伦。王伦低头一看,却是一面印玺和一幅黄绢。王伦看了一眼,印玺是用汉字所写,乃是大唐玄宗皇帝颁发给新罗国王的金印,而黄绢上则是新罗国的王室世系谱表。王伦仔细看了看,对金拾遗点头微笑道:“看起来果然是新罗失国王孙面前!”说罢示意牛皋将此两物交还金拾遗。“不敢不敢!”金拾遗把王玺小心翼翼收回腰间锦袋中,心中这才安稳,要知道,这两物如果王伦扣下然后宰了自己,再弄个人来伪装自己,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看来自己赌对了。一旁的李纲开口道:“金先生,高丽王氏纵是篡位,却也建国近二百年,你今天要面见我家元帅,却是所谓何事?”金拾遗闻言起身对王伦一躬到地道:“望王元帅怜我金氏失国二百载,助在下复国!元帅的大恩大德,新罗金氏一族永世不敢相忘!”王伦笑道:“我大汉此番东征原是准备要将高丽纳入囊中,恢复我汉四郡之威风,如何能助你复国?”不要说金拾遗闻言面红耳赤,连李纲在一旁也是目瞪口呆,像金拾遗这种人,正是外来者最天然的傀儡与合作目标,就算是大宋、大辽这样的超级势力也会将之作为奇货纳入囊中,王伦为何居然出言便是拒绝?更何况李纲清楚梁山的实力,有了这个金拾遗,可以说等于给王伦平添了上万大军,为何王伦居然走了如此一步昏招?金拾遗此时心中五味杂陈,自己上门本就考虑的清楚了,无论对方是什么势力,自己都对其有利用价值,说什么他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元帅居然如此简单粗暴的就拒绝了自己,他金氏一族为了复国两百年来奔走努力,对复国有极其顽固的执念。蓦地,金拾遗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王伦一礼道:“还请元帅赐教。”王伦心中暗自点头,这个金拾遗还是有点眼光的,心性也稳固,在这个时候居然还能找到自己语言中的漏洞:自己说原本打算,那就不是不能变化,同时汉四郡并没有囊括整个半岛,还有东北方新罗故址一片未曾占据。如果这个金拾遗连这些都看不到,这样的人也就没什么大用处了。这并不是说李纲不如金拾遗,只不过一来李纲入世时日尚短,接触的事物也不多,而金拾遗奔波半生复国,见过的世面,打过交道的三教九流,远非李纲所能比;二来,李纲是随着自己来的入侵者,而金拾遗却是肩负两百年复国重任的金家嫡系,两者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和感情不同。李纲最多也就是认真思考,而金拾遗这是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当作救命稻草。王伦笑道:“金先生不妨先说一下可以给我大汉军提供什么帮助。”金拾遗闻言面色一喜,拱手道道:“经过我金氏十几代人锲而不舍的秘密筹备,手上掌握着一支秘密武装,随时能转化为复辟的大军,只要元帅能给在下一定支持,立刻便可以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与王俣决战!”“你有多少私卒?”王伦饶有兴致的问道。“在下破釜沉舟,也能聚起三两万人来!”金拾遗道。王伦点头道:“我可以和你说明一点,高丽不可能都给你,如果你尽力,待到大功告成之日,我可以将新罗旧址先还你复国,待等王氏覆灭之后,高句丽旧址给你一部。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新罗复国后为我大汉藩属,但我不干涉你新罗内政,但是复国之前,你要在我麾下听命,你意下如何?”金拾遗闻言大喜,起身大拜道:“在下代表我金氏先祖多谢王元帅大恩大德。”他并未因王伦的条件而气恼,如果王伦没如此苛刻的条件,他反而不放心了,没本钱的买卖虽然诱人,但还是有本钱的买卖让人踏实。他祖辈两百年便矢志复国,也也为复国奔波半生,他很清楚,自己这一生如果没有意外,又要如祖先一般郁郁而终了,如今总算见到了一线曙光,怎能不尽力抓住?金拾遗和王伦商谈半日,直到午后方才告辞,王伦明白他要去召集党羽,故此也未多留,只是问了一句是否需要派人保护,金拾遗笑道:“多谢王元帅关系,在下身边也有护卫,不过未曾入宫,在下明日再来拜会王元帅。”送走了金拾遗,王伦心情大好,有了这个前朝王孙之后,自己的计划也更可以顺利进行。金拾遗离了王宫,直奔自己在南京城的府邸,金氏两百年的苦心经营,也不是毫无作用,他在四京诸道都有自己的据点。此时,南京城金拾遗的府邸内,已经站满了人,见到金拾遗回来,众人纷纷过来施礼问安,这些人打扮各异,任何装束的都有,金拾遗复国,自然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下手,三教九流能用之人他都尽收囊中。这些人中,为首的是一个和尚,左右还有两个高丽官员打扮的中年人。能在这个地方的人,都是金拾遗的心腹,当即金拾遗将众人带到大堂开始给众人讲述今日面见王伦之事。当然,和王伦所议定的在新罗旧址复国他没说,只是说来的乃是自己周游列国之时所引来的外援,准备助新罗复国,众人闻言自然大喜。随即金拾遗便吩咐三教九流的心腹各自去联络下属,然后来南京集合。待等一众手下都走了以后,金拾遗将一僧两官带进了密室。这三个人都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更是新罗金氏数百年来的家臣之后,对他的忠心远非他人可比,更难得是文武全才,是他最得力的干将。进了密室后,为首的那个和尚道:“少主,那方究竟是何人?”金拾遗摇头道:“妙清师弟,为兄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他们的军马叫做大汉征东军,他们为首之人自称是大汉征东大元帅王伦,麾下精兵猛将如云,绝不是等闲之辈。”旁边的一个官员道:“大汉?现今最大的除了大辽便是大宋,哪里来了这么一个大汉征东军?”妙清和尚眉毛一挑道:“莫非他们和主上一般都是复国之人?”不得不说,这个叫妙清的和尚是个人物,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给出了这么一个虽不中亦不远也的答案。另一个官员点头道:“不错,很有这个可能,不过如果他要复国,为何不在大宋复国,到我新罗来所为何故?”妙清怒道:“这还用问么?大宋十万里江山,幅员辽阔人杰地灵,若想复国无异于痴人说梦,柿子找软的捏,故此找到了我们新罗。贫僧在西京之时便有耳闻,那耽罗前些年被一股来历不明的人给占了,现在看来应该便是这些前汉遗民所为。当真是可恶之极。”金拾遗闻言也是点头不已,心中对自己的这个智囊也是赞叹不已:“妙清师弟果然不愧是兴武大王之后,言之有理,我得妙清师弟有若先祖得兴武王。”金庾信三百多年前新罗的将领、重臣,历事新罗五朝,联合唐朝灭亡百济、高句丽,可谓新罗统一三国的元勋。后被追封为“兴武大王”。这妙清和尚就是金庾信得嫡系后人,也是金拾遗最坚决得支持者。妙清道:“主上过誉了,如果先祖有灵,当佑护小僧辅助主上成就大业。”他面色犹疑道:“不知道那王伦元帅与主上有何商议?”在这里金拾遗也不隐瞒,将与王伦所谈一一讲述了出来。妙清闻言大笑道:“好!此事大有可为。这王伦元帅倒是个角色,不愧是大邦所处人物,明白以夷制夷的妙处。”他丝毫不以为忤得说出以夷制夷的话,似乎毫不在乎,不过一旁的两个文官却有些变色。其中一人道:“妙清师兄,那王伦如此无礼,你莫非不怒?”妙清笑道:“知常、寿瀚,你们在伪朝之中也算任职多年,怎得还如此沉不住气?我等三人自祖上至今两百余年所为何事?无非是为了主上光复新罗。幼时我们不知也还罢了,但是老主人在世之时,我们亲眼看着老主人是如何郁郁而终的,而我们的父辈又是如何自责不能为主上平定天下。如今主上不惜隐于田亩之中,大兄更不惜献身佛门,所谓何故,如今前路陡见光明,岂能不喜?”这两人正是高丽翰林知事郑知常和天文官白寿瀚,他们一直被金拾遗安排在高丽朝廷之中,因为文采高妙,和妙清和尚并称西京三杰。此时这二人听闻妙清所言,不禁面上发烧,施礼道:“大兄说的是,小弟二人意气了。”妙清正色道:“现在是我新罗复国大业千载难逢的良机,万不可因小失大,日后我新罗还需要你们两个励精图治,岂能现在便如此斤斤计较。”二人面带羞惭,对妙清道歉,又对金拾遗施礼认错。金拾遗摆手勉励他们两句,随即对妙清道:“妙清师弟,依你看此事可为?”妙清掂了掂佛珠,微笑道:“不错,大有可为。如果小僧判断不错,这帮与主上有同样目的大汉军,他们得兵锋还是要指向大宋。我们现在帮他们岂不是就在帮自己,有朝一日他们假设兵锋回銮,那么无论输赢,对我们都是有益无害,如果他们输了,我们便恢复新罗三千里江山。如果他们胜了,我们安安稳稳做新罗故地之邦,还有一个强大的宗主国保护,况且那王元帅还许诺分拨给我们部分高句丽故土,即便不能,我们也不负祖宗所托,可以瞑目了。”金拾遗迟疑道:“妙清师弟,万一他们最后鸟尽弓藏,将我们一举吞了,如之奈何?”妙清微笑道:“主上多虑了,此事几乎不可能,就算他有此心有此力也有此能,但是这新罗虽然对我们是一块肥的不能再肥的肥肉,在中原人眼中却是鸡肋。说一个不好听的故事,小僧曾经看过汉地的一本书叫做《庄子》,里面曾记载: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前往拜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大梁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恐慌,在国都搜捕庄子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鸱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主上,此言虽不好听,却是事实,既然我们百年夙愿终于有了希望,何须在意那些无所谓的小事?”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