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起去挖宝(1 / 1)

(大家一起回到了饭店里,现在说饭店已经有点不太合适了,因为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小陈杨家的这个小酒店已经出具规模,一楼大厅的面积是过去的好几倍,可以同时铺开30张左右的大圆桌,紧靠玻璃窗的位置是一排卡座,每张桌子可以坐4到6人,二楼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包间,根据客户预定的桌数还可以通过中间活动的推拉屏风进行合并和拆分,当然也有那么种私密性很好的独立包间,方便客户谈话,这都是大家根据小陈杨的建议进行装修的,很多客人都没有见过这种新奇的布置,但也都是赞不绝口。三楼和四楼就成了住宿区,可以通过前面的大堂进去,也可以走后面的停车场进入,三楼是普通的标间,有四人的、三人的,毕竟这个时代普通人对住宿要求并不是那么高,特别是一些司机师傅,有个床位就可以了,总比睡在货车里舒服多了,而且有几个房间被化工厂的供应商和购货方承包下来作为他们司机的固定休息地。四楼的房间就要比三楼上一些档次了,主要针对的是化工厂的一些大客户,他们对住宿条件要求比较高,所以这里的装修虽不说十分的高档,但在当时的小镇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小陈杨根据后世的经验对这些房间进行了精致的装修,不管是床的舒适度还是房间里的物件都一应俱全,虽然住宿价格不菲,但常常是一房难求,很多化工厂领导家来了客人或者亲戚也都带到这里来住宿,小陈杨也嘱咐大舅他们对化工厂的人进行一定折扣,让化工厂的领导和小陈杨家的关系也是飞速提升,其实社会就是这样,相互往来是需要一个名目的,产生了交集才有进一步的可能,很多东西这里就不在描述,但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话不多说,一家人回到自家的酒店梳洗过后一起吃饭,吃完饭小陈杨带着那个绿色的玉坠就来到了大姨夫的房间,大姨夫正在核对今日的收支明细,看见这个聪明的大侄儿进来连忙说到:“杨杨啊,来大姨夫这里有什么工作要指导的啊?”通过大半年的相处,大姨夫也是对这个孩子佩服不已,这孩子提出的一些前瞻性的建议让酒店获益匪浅,自己也从中学习到很多经营方面的知识。“哦!大姨夫您在忙啊,没啥大事,您先忙,忙空了再说!”小陈杨看见大姨夫放在桌上翻开的账本就知道大姨夫还在忙,所以连忙说到,说着就向一旁的沙发走去,刚坐下就见大姨夫亲手给他端了一杯茶过来,又急忙站起身接过。“呵呵,大姨夫这点事算什么,你来肯定是有事的,来,先说你这头的。”大姨夫在小陈杨身边坐下,同时也把小陈杨轻轻的按到沙发上坐下。小陈杨挠挠头,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压下了心中的冲动还是先打探一下再说:“大姨夫,我这事可能要提到一些您的往事,如果您有所介意就当今天我没有来过。”小陈杨小心谨慎的试探着,仔细的打量着大姨夫的脸色,见没有动怒的迹象便稍微松了一口气,看来大姨夫是真的放下了。“哈哈,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这么多年了,虽然心中有些许遗憾,但都是历史了,大姨夫既然答应你们过来一起经营酒店,就算是弥补过去的遗憾了,这还要多谢谢你啊!没事的,你说吧!”大姨夫虽然在大家眼里是一个和善之人,但从来不与人亲近,与他的儿女之间都是一本正经的,但今天破天荒的轻轻抚摸起小陈杨的脑袋了,这也给小陈杨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姨夫是这样的,我知道您当年是林府的少爷,吃穿用度肯定都是极好的,但我不知道您对古玩啊、玉器这些东西是否有所涉猎。”小陈杨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问,旧时的公子哥的爱好各有不同,加上大姨夫家里是资本家,所以并不知道他们对大种花家旧时的那些玩意是否感冒。“呵呵,那个时候啊,你大姨夫家里。。。”这位大姨夫恍惚间就回到那个时候,那时候的林府可谓是占地极广,府里亭台楼阁各处林立,假山池塘一应俱全,那真的是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豪门大宅那不是空谈,高墙大院谓之不及,有去过蜀中大邑县刘氏庄园的可以参照一下,没去过的朋友也推荐去看看,不过按照大姨夫的描述,他们林府的规模不比刘氏庄园小,但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毁于一旦。那时候的林府公子小姐们的装扮都是从成都府采购的,当地人是闻所未闻,有的老派公子哥喜欢马褂长衫,腰系玉佩流苏,手里常年拿着一把折扇,身后随时都跟着几个仆从和腰圆臂粗的护卫,而新派一点的公子哥就穿着西洋来的西服衬衣,身后多是几名军士打扮的护卫,据说当时林府二公子在县城偶遇一漂亮至极的女子,二话不说就叫人打听起这女子的情况,该女子虽家世不显,但也算小门小户的书香门第,你说巧不巧,难得出门和几个闺中密友逛街采购一些小女子的物品,就被这林府二少爷看上了,当即林府就预备起聘礼,据很多老人传,当时这聘礼可谓是豪华至极啊!扁担挑的聘礼从街头排到街尾连绵不断,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吓得这女子家人立即将闺女双手奉上,成就一段难得的公子佳人的美传,可想而知当时林家在县城里威风的程度。“大姨夫您怎么了?”见大姨夫久久不语,小陈杨实在等不住了就轻声呼唤起来。“哦,没什么,就是想到了一些过往。你说这古董玉器啊还真问对人了,当初你大姨夫家里有一个当铺,当铺的掌柜是从当时的成都府高薪请过来的掌眼人,但凡有价值的东西都要过他的眼,我小的时候没事也爱往那当铺跑,因为里面有许多稀奇玩意,我也跟着这老先生学了不少东西,大姨夫不是吹牛,就现在不敢说多远,至少你们这个小镇上恐怕没谁有我见识的东西多了。”大姨夫很自信的说起那一段往事。“你问这个干嘛?我们两家人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虽然我是大户出身,可那早就是旧时的事情了,而且根本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你姨妈他们家更是几代平农(不是贫困的贫,平农就是生活一般的,比中农差点,比贫农好一些。),你外公原来是养马的,所以都没什么家底啊!”大姨夫很奇怪的问着小陈杨。小陈杨一边从兜里拿出那块玉坠,一边说起下午的事情。大姨夫不禁打趣到:“你两爷子可以哦,跳个水都能掏出个玩意来,来,让大姨夫给你看看。”小陈杨连忙递过玉坠,大姨夫也是一手牵稳绳头,一手轻捧玉坠,仔细的打量了起来,觉得不稳妥,就又去找出一根手电筒来仔细观察。“嗯,不错,是个老物件,而且成色相当不错的老玩意,这东西如果是在旧时可以换县城里的一个小院子。”仔细观察完后,一边啧啧称奇一边考量着价值,当然这是旧时的价值,这东西他也是多年没碰过了,加上现在也没有这个行当,所以目下的价格根本无法计算。“你看这红绳虽已老化,但朽而不断,那是因为里面掺杂了五金之丝,这金属丝和这红绳混编在一起,暗暗藏在红绳中,可保证这红绳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既防止被扯断又能保证柔软不伤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下面的这个玉环定是价值不菲的东西,再看玉环下面的流苏,捆住流苏的是黄金圐,雕工精美细致,上有祥云纹路,也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再看这玉环,通体透绿,这种水显然已经化冰,触之温润细腻,大姨夫教你一招,判别玉很简单,你用这玉环在玻璃上划一下,如果玻璃留痕那就是真玉。”小陈杨也知道这个,既然听大姨夫这个“专家”都认定了这是个好东西,当即就更舍不得拿去划玻璃了。接过玉坠后小陈杨又开口到:“大姨夫,虽然我们这小镇离老家不远,但这是一座千年小镇,您当初在旧时的时候应该听说过吧!”“那是当然,虽然不远但也有百八十里地,所以我没有来过,但从家里人哪里知道,原来我们林家和这里的大户刘家也有一些生意上的来往,这小镇的刘家就是旧时蜀中刘氏的一个不起眼的分支,不过放在这小镇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我班上的一个同学就提到过,说她就是这刘氏后人,她还告诉我一件事,说当时民国乱世的时候,他们家的老人怕被抄家,所以将家中很多值钱的东西都扔进了河里,您说有没有可能这玉坠就是其中一件?”其实这个事是小陈杨前世听人说起的,的确当时小镇刘氏十分出名,现在街上的大半古建筑都还是当年刘氏家族的宅邸,不过早在解放后就被分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不过为了补偿刘氏后人,就把主院购回后还给了他们,小陈杨也的确有这么一个女同学是刘氏后人,前世还和小陈杨当过同桌。“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年乱世的时候很多有钱人就将家产封埋山里或是扔进江河,毕竟命比什么都珍贵啊!”“那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们今天游泳的地方就有可能是刘氏当初扔宝贝的地方,因为据我所知,旁边那条河是十多年前才因为灌溉需要重新拓宽修建的,上游就是蜀中著名的水利工程--人民渠!所以今天我们游泳的那条河就是老河道,您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去找一下这些宝贝?”小陈杨激动啊!后世还真没有听谁说过谁在河里捡到宝贝,当然即使有人捡到了也不会声张的,不过他知道她的这位刘氏后裔女同桌家里的一件事,就在十多年后,刘氏后人见老屋实在是破败不堪,准备重新修建房屋,在拆房的时候从房梁和墙体里弄出不少好东西,不过最值钱的东西还是在挖掘老宅地基的时候发现的一些玉器和金银,最后通过拍卖价值千万,一家人拿着这笔钱就移民枫叶国了。所以他敢肯定这河里的宝贝绝对不比家里埋的少,毕竟当初家里如果东XZ多了被发现那就真的百口莫辩了。“嗯,几率很大,不过听你说那条河还比较深,不太好挖啊!抽水这些都不现实,如果动作大了会被人发现的,我们要想个万全之策才行,杨杨你去把你爸他们都叫过来,我们商量一下。”大姨夫一番琢磨后对陈杨吩咐到。“好,我马上就去。”不多时,一家人齐聚大姨夫的房间,本来都是嘻嘻哈哈的,当大姨夫的一番话后,大家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毕竟这事非同小可,大家都没想到今天去那么偏的地方游泳竟然还会牵扯出挖宝来。其实这事的主心骨还是大姨夫、陈杨爸和小陈杨三人,其他人都是配合工作的,最后一商量,弄了一个大概的方案出来。首先是挖掘时间,因为这里是城边,周边也有农户,所以这个时间就很重要,大白天当然不行,晚上灯光闪烁也不行,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晚上各地方都会组织民兵夜间巡逻的,所以时间就只有黄昏大家游泳的时候,这个时候不会让其他人起疑心,到时候几个孩子和女人就负责放哨,发现有人过来就要及时告知挖宝的人。二就是装备,这里水深必须有换气的装备,不然人一边在下面挖掘一边还要换气,基本没人受得了,所以需要制作一些简易的换气装备,小陈杨就说他见过杂志上有一种潜水的面具,上面有个呼吸管,我们可以用塑料管接上直通水面,但是这东西需要到成都那种大地方才买的到,所以就需要跑一趟成都进行采购,这样呼吸的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就是光线问题,水深必然能见度就低,所以必须要弄光源,但这个时代蜀中这个地方哪里来的水下照明设备啊?这个问题还是只有交给小陈杨解决了,买上好几个手电,然后加以改造,主要就是密封处理,将手电筒用塑料布裹好,然后在外层再缠上电工胶带,主要是前面的玻璃镜片处,拆下来后用强力胶水重新粘贴,然后继续用塑料布包裹,最后只露出镜头中间部分,经过多次测试最后终于成功,不过每次换干电池就相当麻烦了,所以一次性做了好几只密封水电出来。其他挖掘的工具就交给了父亲,利用工厂里的边角料做了几把不锈钢的尖嘴锄,一头是尖的用来深挖,一头是锄头一样的用来刨泥,一切准备就绪。能否再次带来意外的惊喜谁都不清楚,但是小陈杨总觉得自从他重生后,好运始终伴随在身边,他相信这次一定会有收获的。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