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臞仙曰:高山同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音,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人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李长青周围的人初听《高山》,并未听出山的险峻,也感受不到山的雄浑,亦体会不到山的神秘。他们平常接触到的《高山》,大都有挺拔的上行大跳或者音乐都在高音区回旋。而李长青弹奏的高山,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低音区旋律进行,并且是非常缓慢的。王绍兴等人未感到山之高,先感到山之“静”、“空”,感到心神安宁。山总向下俯瞰它扎根的大地,它稳稳地在那里耸立着、横亘着。那样凝重,那样深沉而空灵,象一个默默无语的老者,心中却满怀对千年世事的洞察,睿智的心声在空谷中缓缓地回响着。林小筝听着清朗,厚重、沉稳的琴声,脑海之不由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来。高耸入云的山上立着一棵宛如虬龙一般苍翠的古松,高峰顶部就像是没入苍穹一般,山顶坐着一个白衣男子正神情怡然的抚琴,感到对方超然脱俗,很是高逸。李长青心思平和的弹了一会,弹到了高山这一首曲子后半高潮部分,不由想起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为了。造化钟神秀,阴阳歌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从这一首诗中,仿佛看到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内心很是震撼。其弹奏琴曲的声音开始拔高,荡气回肠。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高峰也还有落差,犹如从千仞高峰上跌落下来,然后再拔上去,再拔……一直拔高到极致,这时,才体现了山在他心中的崇高。林小筝看着李长青,听着他弹奏的琴声,感觉对方的形象在她的眼中变得很是高大,伟岸、高不可攀,双眼不由闪出了小星星,显得痴迷、陶醉。王绍兴等人在琴曲之中,感受到了高山的崇高而质朴,巍峨而空灵,不骄不躁,淡定静默。没过多久。李长青缓缓收势,清脆的琴音回荡过后,缓缓消弥。林小筝依旧沉浸在高山这一首曲子的意境之中,不能自拔,她脑海中想到了一个高人。隐居古城,喝喝茶,听听音响。作出我本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做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的丁元英。她感觉李长青也是像丁元英一般,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呆着,有一口饭吃就满足,是个不执著出人头地的高人,对其敬仰之情,不由浓重了几分。王绍兴听完琴曲高山之后,看向李长青,由衷赞叹。“琴友,你弹的这一曲,曲音现重峦,飞扬飘渺,巍然高古,境入神化,有君子落落之风、仁者坦荡之骨,具澹泊宁远之志、境入神化之趣,诚为不朽之经典也,我感到自愧不如,愿赌服输,我的这一张山房琴,送给你了!”李义开口道:“琴友一曲高山,尽显高山之胸怀和格局,真是妙哉,妙哉呀!”李曼玉和顾青青纷纷出言附和。“高山流水觅知音,我感觉我并不是琴友的知音,只是听懂你十分之一的曲意呀!”“我从高山这一首曲子中,听出了大山的那种静、空,这很难得,让我想到了佛家的一首诗,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苏怀义和于雷纷纷开口。“琴友这一曲,让我感到高山仰止,惊为天人呀!”“我听琴友弹的这一曲高山,感到养心安神,清净优雅,身心放松,真是高雅呀!”李长青将山房琴递给王绍兴,淡然道:“君子不夺人所爱,你拿着山房琴和好友们一同离开吧!”“琴友,你的品性和古琴一般高雅,我服了!”王绍兴说了一句,给他的好友们使了一个颜色,带着他们一同走出了房间。之后,他随手关上了房门,和一众好友去席上落座。李长青见王绍兴等人走了,说道:“古时,琴人对弹琴的环境与听琴的对象都是有选择的,认为琴不遇知音不弹,否则不分场合与对象就弹琴是很煞风景与扫兴的。古人还把适合弹琴的条件概括为“十四宜弹”,内容是:“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明、当清风明月,其实我今天本不应该弹琴的,奈何这个王绍兴咄咄逼人,我只好弹奏一曲《高山》,让他见识一下巍巍乎若泰山了!”林小筝一边继续吃菜,一边说道:“师傅,你弹的这一曲高山令人听之高古旷达,温厚平和,音简意宽,气韵流畅而自然成势,真是很了不起,你就应该弹奏一曲,灭一灭王绍兴嚣张的气焰!”李长青说道:“小筝吃饭吧,吃完饭,我带你去转转,我老是呆在静园中闭门斫琴,心里难免憋闷,也不是个事情,得四处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嗯!”林小筝应了一声,想尽快去玩,低下头,风卷残云一般,丝毫没有淑女风范的吃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