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越早摸索出经验,这种“留学”计划才能越顺畅的推行。
何炯炯、白莲婷等已经在各地高校默默招募新的汽车管培生了。
计算机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太多门类需要这样有的放矢的输出回收。
只要保证有丰厚优渥的发展前景跟良好的产业环境,还是有相当部分有识之士愿意回来作为产业领军人。
那种一心想当欧美人的,反而没什么出息。
不回来反而是好事。
正在他决定加大实习强度时候,荆小强忽然接到了李二少爷的通报,搞定了,他已经初步确认和焦盆企业共同研发生产计算机芯片的项目!
总投资在八十亿美元左右,希望得到荆小强的审核认可。
这次是实打实的摆出了马前卒的姿态,具体琐碎的产业论证、谈判工作都已经做完,只要批准就展开。
整个项目既可以他独立承担,也可以由荆小强控股,总之很有诚意。
但和荆小强之前预想的最大分歧在于,这个研发机构带芯片厂只能放在焦盆。
倒不是防着HK或者内地,而是整个芯片产业的生产特点可以堪称这个时代最高精尖的存在,他们不相信内地能短期内达到工程能力。
这点在最近跟着第一二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落地沪海的同时,一条早期濒临淘汰的存储芯片封装线都很难在沪海投产可见一斑。
国内在集成电路产业上跟国际上的差距有到月球那么远。
而且目前这种芯片生产线放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并没多少优势,所以为了保证质量和良品率,只能放在焦盆。
这也是东亚地区现状决定的结果。
并不是荆小强之前以为花旗先扶持南丽打压焦盆,最后扶持右岸打压南丽。
而是被焦盆反噬过后,花旗这回把半导体芯片产业分拆了。
这也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发展逐渐产生的技术分支,以前比较一体化的存储芯片交给南丽继续研发生产,现在越来越重要的CPU类逻辑芯片,把研发留在花旗本土,制造跟封装环节外包给右岸。
右岸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实际上从十年前就开始萌芽了。
由一大帮曾经在花旗深度参与半导体的工程师、工厂管理者在右岸政策引导下回流起步。
先是以IBM为首的花旗大厂将制造专利授权给右岸,弥补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然后就是七八年前英特尔给右岸送来一笔大单,并对200多道工艺进行指导。
正好最近几年赶上这股分包潮流。
进一步精准蚕食了焦盆芯片企业的空间。
所以这种局面下,原本荆小强想当然的起码把这套先进芯片研发生产放到HK思路都不可能。
HK才多大点地方,根本无法提供持续的高水准技术工人和研发机构专家工程师的孕育,只能在焦盆本土。
坐在中环亚盈科技大厦,专门给他留的半层楼办公室里,荆小强听着嗦尼助理跟李二少爷特别派回来的秘书汇报这一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