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清辩(一)(1 / 1)

大周梅花卫 端不平 1631 字 2022-10-08

(沈知命也从上官云的话中捕捉到了端倪,这元稹应该是中书令的庶长子。而非嫡子,要不然上官云不会这么阴阳怪气的说话,还特意在嫡庶二字上加重语气。这个世界是很注重出身的,嫡庶之分应该十分严重,嫡子的地位远高于庶子,哪怕这个庶子是长子,也没有用。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大家对元稹的这个身份却十分宽容,在上官云提到元稹庶子什么的时候大家并未嘲笑,反而更加敬重了。他越想越觉得奇怪,不过就在这时,沈知命听到身边那个长相清秀的公子哥道:“元稹虽是庶出,才学确实冠绝神都,十六岁便中状元,且为人低调,可谓是天下学子典范。”沈知命愕然,没想到这模样普通的红衣青年竟是神龙元年的状元。震惊之余,沈知命有些疑惑的看向开口的清秀男子,只觉得他声音竟然有一丝女子的柔媚,而他身边的丫鬟看着也有几分眼熟。见元稹没有过去坐的意思,还引出了一段风波。长公主不在坚持,只得宣布文会正式开始。长公主刚一宣布,大厅的场面立时恢复了平静。一个个的充满期待的看向长公主,等待她接下来的话,因为接下来的话,关乎今天活动的主题,关乎能不能扬名立万。刚刚还充满火药味的大厅,一时间被期待的氛围取代。插曲就这么过去了,元稹最终也没有同意长公主的邀请,而是和沈知命一行,清秀男子一样站在了外围。“各位神都的青年才俊,神龙三年的端午文会跟以往有所不同,今年的文会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清辩,第二部分是斗诗。”长公主神采奕奕的宣布,声音柔中带媚,如鸢啼凤鸣。长公主话音刚落,大厅内响起了纷纷的议论之声。“今年的端午文会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是啊,以往都是即兴作文,品评文章,今年变成了清辩和斗诗。”“这样更有意思吧!”“大周多少年没有传世诗篇了。”此刻的沈知命和元稹因相互看的顺眼,已经站的越来越近了。“这应该是陛下的意思?”元稹看了看沈知命,似是搭讪又似自言自语。沈知命顺嘴搭话,道:“元兄这是何意?”“大周文坛如今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朱圣的思想无论在朝在野都根深蒂固,另外是大周多年没有传世诗篇了。”元稹回答。沈知命看着没有做声,静待下文。元稹顿了顿继续说:“陛下如今已经初步稳住了朝堂,如今要想扩展新的气象,先要引入新的思想以打破僵局。而好的诗歌最易在天下传颂。因此今年端午文会之所以如此,做意图很明显了。”沈知命恍然道:“与辩论碰撞中发现新思想,于斗诗中发现卓越诗才和传世的诗歌,让思想和诗歌捆绑,然后一起在朝野之中传播。”元稹双眼一亮,缓缓点头,就好似发现了知音。听到两人对话的清秀男子,也是双眼放光,脸上浮现了赞赏之意。很满意大家讨论的热烈,等气氛少有平息,长公主继续抛出定时炸弹。“本宫和南宫小姐为此次文会准备了惊喜,表现卓越着可得!”一句话出,如春风拂过湖面,大厅中又起涟漪。”天呀!”“什么惊喜?”“管他什么呢?那可是长公主和南宫小姐准备的东西!”“对啊,是什么根本不重要!”上官云双眼放光,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沈知命握了握拳头,不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未婚妻的东西落到别的男人手里,虽然自己未婚妻根本不认得自己。元稹一副云淡风轻,似乎没什么兴趣。没有卖关子,长公主继续道:“清辩的规则很简单,有本宫给出题目,在场所有人均可自愿发表看法,发言之人的议论肯定最多或无人反驳者即为胜出。”众人听了也觉得很有意思,都有些跃跃欲试。沈知命心里暗道:这个清辩和他那个世界的辩论注重团队配合赛不同,这更考验个人的思辨能力和口才,当然也更容易激发斗志,因为这是个人秀!但他也有个担心,小声嘀咕:“注意倒是不错,可如何避免有人以势压人?”旁边的元稹听到了他的话,也知道他话中的意思。平淡道:“来的大多都是儒家子弟,讲究气节,更重视青史留名,倒也不怕有人以权势压人!就算是上官云也做不到。”钱学礼这中人在现在这个大厅里绝对是少数。长公主道:“今日辩题是——格一物致一知,存天理灭人欲”一句话出,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数息后大厅内众人面色陡然而变,本来的跃跃欲试的众人瞬间都垮了。这是朱晦庵朱圣的名言,一直以来都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这有什么好辩论的。大厅中有一个青年儒生起身拱手道:“长公主殿下,诸位俊彦,在下国子监张思睿有话说。”长公主点头示意。张思睿声音高亢道:“在下觉得此辩题不妥,大家都知道此乃朱圣至理名言,乃天下儒家学子行为准则,修行之根本。正确无疑,无需辩论!”此话赢得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赞同。“就是!”“没错!”“说得对!”“搞什么?是要质疑朱圣吗?”一时间,竟有些群情激愤。不过沈知命旁边清秀男子却面沉似水,似乎对大家如此推崇朱圣的言论颇为失望。沈知命心头一动,好熟悉啊,这不是理学的言论吗?不过他对理学这一套虽不感冒,但也没有深入了解,所以选择了静观其变。沈知命心下盘算:太早冒头很容易被架在火上烤,自己这半吊子水平,还是先苟着,静待时机!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辩题根本不需要辨,根本就是世间至理时。沈知书的声音突然响起:“这话我不认同!”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