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小诀窍(1 / 1)

(倒不是打电话的都是要买的,而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接一个电话平均才两三分钟,要比接一个来访客户省时间的多。回访一个来点客户平均下来才一分钟。因为有很多人一听就挂了,算上响铃才半分钟。但是,来电客户一旦约来了,成交率特别高。张良没事就坐前台电话旁边,一天能接七八个。今天也一样,张良打完回访电话,就顺便坐到了前台。“叮铃铃!”电话响了。“你好,高雅大公馆,您是老客户还是要咨询房子?”张良道。“我来看房!我都到了。你们售楼部门口有停车位没?”电话那头道。开心吗?有时候真的要信运气,当然了,经验、头脑、多留心,都很重要。“我叫张良,我去门口接您,有人问您就说找张良,人家就不拦你了。挂断以后我拿我的手机给您拨过去。方便咱联系。”张良是谨慎的,脸皮也厚。一分钟后,张良在门口接到了人,是一辆路狮。停好车,下来了五个人。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后,张良收了四万定金,两套三室,两套两室。没办法,四个家庭的代表,而且是听老乡推荐的。简直是捡钱!这里有一个隐藏问题,老乡明显是别的置业顾问手里买过的客户,为什么不走老带新呢?是因为原置业顾问工作没做到位?还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老乡客户的个人脾性决定的,毕竟这牵扯到了介绍,有的人不愿意做中间人。举例说明一下:情况一:张三给李四说:“高雅大公馆的房子不错。”然后李四自己去了。情况二:张三直接带着李四去高压大公馆看房,由原来接待过张三的置业顾问接待李四。显然,情况二有可能被人误会吃中介费。所以客户是情况一。也因此,这四个客户产生的佣金都归张良。这里又涉及了售楼部你制度,每种情况的客户归属都是明确的。除非原置业顾问跟领导睡过,那就有可能出现吹黑哨了。张良这里当然不会出现黑哨了,白总之前还约他一起吃饭呢,要搞事也是帮他。但是,原置业顾问因此恨上张良了,在背后说他坏话:“张良这人太精了,整天坐电话跟前。不可交!”这是人性,无法避免的矛盾冲突。另外,这波客户之后,别人也意识到接电话的好处了。闷声发大财,难长久啊!冯琴是真的有点崇拜张良师傅了。高民已经不敢和张良做对了。于志要是早发现接电话的好处,估计也不会一直垫底了。下班前,张良的手机响了,陈莺打的。他走到一边,接接通电话。张良:“喂。”陈莺:“喂,你忙着没?”张良:“不忙,大姐姐就是好,每次打电话都是我快下班的时候。”陈莺心里高兴,嘴上没表现出来:“来吃饭,符薇也来呢。几点能到?”张良:“只是吃饭?不问我事情?”陈莺直脾气:“问呢!快点来。你忽悠人家小姑娘一大早去。你倒是早熟,欺负新人都学的这么快。”张良:“得!我就知道。见面说吧,你少做点,我买点那家的猪蹄。还是那个点到。”一个小时后,在陈莺家。张良解释道:“……这是工作,你情我愿的,主要是她也不想只拿底薪。成交了我给她分大头呢。今天中午我还请她吃饭了。”陈莺和符薇都是懂道理的人,陈莺又做过这一行。所以说清楚就行了。再说了,本身陈莺就不相信张良会欺负新人,只是好奇想问清楚。张良是一点坏印象都不想给她俩留下,所以第一时间说清。说完才专心吃。难得的是,今天两个女人注意形象了,吃猪蹄的时候比较斯文。然后,三个人闲聊,张良偶尔来一下茶艺,说几句陈莺男朋友的坏话,陈莺偶尔黑一下脸,骂张良几句,符薇扇风点火。张良还偶尔说一下荤段子,符薇还接话,陈莺憋笑,最后憋不住了,边骂他俩边笑。……次日,早会的时候,经理宣布了一个新的销售政策:楼上的商铺和所有仓库对外销售了。这是好事,多个产品可以卖了。立马有同事接话:“车位卖不?”经理心里说:“想啥好事?咱们小区才几个车位,很不不愁卖。”嘴里说:“暂时不卖。”散会后过了一会儿,有一些小道消息出现了:大老板前一阵子参加了成功学培训。回来就重新理了理产品,最后认识到楼上的商铺和仓库没那么优质,不应该压到最后卖。这话倒没错,位置好且面积小的底商铺一直是抢手货,尤其是这个时期。反过来想,为什么有的商铺需要大力宣传呢?因为有问题呗。即使不是那些吓人的问题,也会买回来却租不出去。真正一铺养三代的商铺,普通人几乎买不到,除非运气特别好赶上了。如果开发商实在缺钱了,不得不把优质商铺往出卖时,也会把价钱卖的很高,恨不得是把未来几十年的收益都提前夺走。张良这会儿不在意这个,头疼的是老板参加了成功学培训。懂得都懂,参加了这个的老板,大概率会黑整,从而加速了公司的灭亡。眼下,张良要推销仓库了,先整理说辞,然后给所有来过的客户打电话。又过了一天,售楼部又有新的小道消息:整个行业收入还是太高,本公司更是行业里最高的那一档,所以要再次降低提成比例了。实际上,这是白总故意的,先放出风声,看大家的反应再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行业的提成比例一直在变,据说一开始参考的是卖衣服,所以定的是总房款的百分之三。结果,买衣服的一个月拿一千,路对面卖房的一个月拿了十万。反正就是陆续降了几次。而且,高雅大公馆这边提成比例,确实是行业里少见的高。所以啦,哪有工资低的学习工资高的。后世都知道有些国家一周工作四天,且一两周就发工资,也没见谁跟人家学。但是哪些国家的人,来华夏办厂了。这里的开发商大老板得知情况后,选择降工资太正常了。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