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现在还觉得后悔不?”孩子他妈问道。“现在肯定不后悔。”杜牧摇了摇头。“老村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去见识,能有所收获。“而要有所收获,肯定要经历艰辛。”杜牧道。“那既然如此,就让他与你一起去吧。”孩子他妈说。孩子他妈的要求,杜牧一般都不拒绝。“我担心阿揭有嫉妒心。”杜牧沉吟道。“不要担心,小孩这有种心正常。“但我们孩子都是明理之人,能说得通。”小孩他妈给吃了定心丸。——次日傍晚,杜牧去找王麻子和二狗子商量出行细节。还顺带去老村长那里拿了路引。没有路引,就去不了城里。杜布偷偷跟了爸爸出来。看来他决心坚定。“我可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杜牧说道。他脸色严肃。“你要在路上听从我们大人的吩咐。“你要坚持凭自己的双脚走完全程。“你的“小松”鼠不能带。“而鸡鸭等我交给你哥和阿开他们养。”杜牧吩咐道。——“嗯!”杜布郑重点头。“暂时别告诉你哥和妹妹他们。“到时候我和你妈会解释。”回到家,杜牧说阿布要和他一起出去。这是因为,到城里可能要一个小孩帮忙打听消息。这有助于帮助妈治病。而家里只有杜布合适。杜揭、杜开和杜锅都很羡慕。但他们都没反对。因为一个小孩帮忙打听消息,并不容易。而帮助妈治病,则是天大的事情。“我在城里一定好好干活。“不给爸添麻烦。“帮助妈妈找修士。”杜布也适时地表态。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天还没亮。杜布就被爸爸从床上叫了起来。“要出远门,到县城去了!”阿布兴奋得没睡好。被叫醒后还睡眼朦胧的。草草地洗过冷水脸。杜布清醒了一些。轻声告别了妈妈,再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哥哥、妹妹和在笼子乱窜的“小松”,杜布转过头,轻手轻脚地跟着爸爸出门。再关上篱笆,杜布回头打量了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加油!奥力给!”杜布给自己打气!——阿布小腿快步向前。他试图追向前头的爸爸。脚下的“小旺”正紧紧跟随。狗是凡人居家和出行的必备,就好像修士的储物袋一样。来到村头,王麻子和二狗子一样挑着担子在等。他俩箩筐里装的主要是中草药。只有爸爸在箩筐里放着不少精心烤制的猪肉干。“走咧!小旺,阿布!”二狗子打了声招呼,迈开大步,带头赶路。后面跟着王麻子叔叔,最后是杜牧和小旺。阿布则在中间。——狭长的土路两边都是杂草。杂草上有不少的晨露。晨露打湿了裤脚。路途上,大人腿长、步幅大。大人迈开一步,他至少要走一步半。大人慢慢走,他就要快步走。幸好小孩腿快,倒也不太累。大人们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说话。他们仨说着一些家长里短。这些平时在家很少听到。大人的世界,果然和小孩不同。杜布感觉很很有趣。——小径沿着山腰一路往前延伸。附近山峦起伏。走了十来里地,东方开始出现朝霞。前头是一个山脚。山脚处有一个凉亭。凉亭不远处有一个村落,正炊烟袅袅。““容家湾”到了,歇会儿脚!”二狗子说道。他和王麻子放下担子。他俩从箩筐中拿出葫芦喝了口水,吃起了自带的硬梆梆的硬面疙瘩。——“来,吃!”杜牧也拿出自己的硬面疙瘩吃起来。其中一块扔到小旺脚下。爸爸未理会杜布。后者必须自带包袱和干粮。爸爸出门前就交待,阿布必须干粮和水自带。他要养成在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当然,只要力所能及且必要,大人就会在自己困难时帮一把。——硬面疙瘩很硬。杜布拿出葫芦,就着水。然后,咽下去。吃完后,力气上来了。四人经过了“容家湾”村外。这村是妈妈的娘家。妈妈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外公外婆曾经住在这儿。但他们都死了。老早就死了。所以,这村的人,自己都不认识。而这村里的狗,也都不认识自己。他们狗吠起来。小旺也试图转头回应。“你们叫死啊!”一声低呼声传过来。大家耳朵发麻。远远地,陶小天大爷站在村口。刚才那声音是他发出来的。他还朝着杜牧一行打招呼。毕竟附近村落的人。大家相互熟识。更何况是见多识广的陶小天大爷。——挥别陶小天大爷后,四人一狗继续前行。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它从山脚延伸,向上经过山坳。如此反复不断。途中经过了“涂家湾”,最后大中午时分到了“谷家湾”。歇脚后继续往前行。又经过了两三个垭口和“祁家湾”等好几个村庄。这些地方杜布都来过或听过。而过了“祁家湾”后的那些村落,杜布就一点儿也不熟了。——四人一狗走了一二十里地。大家走了三四十里地。路途还在前方。行路继续。大家走了有六七十里地这个时候,大家没有再说些什么。一行人都只是低头赶路。小旺灵力充沛。它不时或前或后地围着大家转。杜布没这么好的脚力。他双脚有些沉重、有些疼痛。幸好还能忍受,毕竟是山里娃子。——不过,有时候,阿布也会想。他想的东西有很多。因为城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修士更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不过,自己走路走得累了。阿布更多地想着那修士是怎么样走路的。“他们也是像大家一样用双腿赶路吗?”“难道他们双腿很长很长,能一条腿踩在这个山头、另一条腿踩在那个山头?”“那他们得有多高啊!”“或者,他们双腿并不那么长,而是脚上有‘风火轮’之类的东西?”“然后,‘风火轮’上火啊、风啊之类的东西呼啸,然后这修士就走得比鸟儿还快?”“他们跑得这么快,会不会撞到山上、轮毁人亡、造成交通事故啊?!”——人想得多了,走路就慢了。不然,诗里也不会说,“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快点走!”爸爸在催促。“我知道啦!”阿布回应道。同时,他加快了脚步,以赶上大人们。现在连小旺都走在了自己的前面。——“阿布,你不要多想。”歇脚的时候,爸爸坐在自己面前,说道。“有的时候要多想多行。”“有的时候要少想少行。”“有的时候要多想少行。”“有的时候要少想多行。”“现在就是‘少想多行’的时候。”爸爸来教诲阿布。“我知道啦!”阿布露出了笑容,“这一路就是看脚力。“我就是磨破了皮、磨出了血,也会和你们同时赶到县城的。”阿布道。“奥力给!”阿布同时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虽然打了气,但走路还是靠双腿。如果光喊“奥力给”有用,那么人肯定是靠嘴巴走路,而不是靠双腿了。于是,阿布秉承爸爸的教诲。“不要胡思乱想。””要多多专心走路。“于是,小旺又来到自己的脚下。阿布跟上了大人的脚步。但路途还是挺遥远。太阳离落山还有好几丈。附近还没看到休息的地方……——“坚持!”“加油!”“奥力给!”……路途中,杜布继续给自己打气。人虽然是是靠双腿走路,但嘴巴的作用也很不小。不信?那你走路的时候将嘴巴一直紧闭。然后,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那你会憋个半死!”想起这个事儿,阿布觉得有趣。而“感觉有趣”,就意味着自身还有能量或活力。阿布重新充满了活力。走路感觉轻快了一些。——傍晚,“曹家圩”。这是沿途的落脚之地。它是一个小镇。它有一条主道和五六百户人家。要进入小镇了。“又去找王二麻子家?”王麻子叔叔笑道。大家都松了口气。“王二麻子虽然人有点贪心,但还不坏,还可以处。”杜牧回应道。——四人一狗来到“曹家圩镇”村口。大人们在一户人家面前停下。其大门开着。门前是一棵大树。大树前方是一片宽广的田洞。此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的树下。她在用猪菜刀“砰”、“砰”、“砰”、“砰”地剁猪菜。其手脚还是挺麻利的。而树下,还有三四个小孩子。他们在玩耍。——年纪大点的约十岁左右。这是一个小女孩。她面黄肌瘦的,比杜布要矮一些。此外还有一条老黄狗。其耳朵尖尖的。这条老狗的双眼与小旺对上。俩狗并没有相互对峙。它俩也没有嘶牙咧嘴。它们更没有相互狂吠。相反,那老黄狗竟然与小旺相互对视,相互接近,相互嗅着对方身上的气息。它俩玩了起来。它们玩得很亲密。这看得杜布有些疑惑。——此时,王麻子来到正在剁猪菜的老太太跟前。“王家大娘,王二麻子在家吗?”王麻子大喊。听到王麻子叔叔的大喊,阿布去看那老太太。她头发乌黑,没有一根白发,皮肤也挺红润,看起来应当健康长寿。不过,王麻子叔叔那么大声。那老人家显然有些耳背。而听到王麻子叔叔的大喊声,王家大娘抬起头,并半蹲起身子。她的右手拿着猪菜刀。她的眼神一开始有些迷惘。然后,其眼神逐渐发亮。——“咦,【王隔壁】,你怎么又从半山村到我家来了?!“上次你家的公狗给我家的母猪配种。“我家母猪一次就生了十二个崽。“这次你到我们这哪家配种?“今年我还养了只猪婆,还找你家配种。“一定要记得啊!”杜布听到了老太太的一番话,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因为王家大娘将王麻子叔叔当成了他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