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花认为,死者虽然身上只被找出一盘内含高中宣传片的录像带,可当天身上,其实带了两盘。一盘,是普通的高中宣传片。而另一盘,是能威胁到凶手的东西。两盘录像带上面没贴标签,无法区分。凶手杀死死者后,必须立即确认两盘录像带的内容,挑出会威胁到自己的那盘。这是因为同时扔掉两盘录像带会增加让自己遭到怀疑的几率。可能会有人知道死者身上有一盘正常录像带,并因此怀疑它为什么也失踪了。于是,凶手拿走广播室的钥匙,和两盘录像带,去了二楼广播室,确认威胁到自己的录像带是哪张。凶手大概是怕录像机里原本还有录像带在,并会在开启后自动播放。而这种老旧录像机的播放声音又是在开始放映后才能降低的,她担心之前默认的声音很大,会在开始播放的瞬间引起一楼其他人员的注意,便使用了可以事先降低音量的放映机播放录像带。然而,百密一疏。凶手离开时只复原了电源,忘记切换遥控器模式。随后,凶手回到尸体旁,将宣传片录像带和广播室钥匙塞回死者兜里,带走并处理掉了威胁自己的录像带。凶手要做到这些,要满足两个特点。首先,话剧部部长说过,体育馆的广播室在两个月前是看不了录像的。所以,凶手一定是知情者,且大概率是近两个月使用过体育馆广播室的人,才会知道这里可以看录像。其次,遥控器是放在点心盒子里的。对广播室不了解的人,不可能这么快找到遥控器。那么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如此结论:凶手是一个对体育馆广播室很了解的人。千花没有将这些推理告知众人。她不动声色的要求,去学校保卫科的监控室再调查一番。中途,话剧部部长回去了。在监控室看了两个小时、大量使用快进、倒带与暂停的监控后,千花确认了一件事。根据两个大门监控拍到的内容来看,案发当天,也就是昨天打黑伞上学的都是男生。实际上,这期间看监控的活,都交给了一马和夏子姐。警察和校长等人在一旁辅助。这期间,千花一直在看警方给的资料。上面提到了校长来找他们时不知道的几件事。1:校的老师在案发时,都有不在场证明。2:当天第六节课除了提前下课的高二四班学生没有早退的学生。3:死者身上被血液浸湿、装在左衬衣兜里的笔记本,上面有一行字。内容是这样:“24日,3点10分在老体育馆放下幕布后,把右侧台的门锁打开。而24日,就是案发当天。“校长。”千花吸着烟斗,翻着卷宗问道:“平时会使用体育馆广播室的人都有谁?”“这……”校长一时语塞:“我可能需要问问老师们……”“那快问。”千花发出催促。在一番打听后,校长和广播站指导老师一起找到了广播站副站长,询问此事。他是对广播站使用情况最熟悉的人。这位学生证言,话剧部、广播站和学生会三组人会使用体育馆的广播室。这帮人的人数众多。千花重点关注的,便是死者最后在老师和女队长面前出现的三点零三分到发现尸体的三点十六分之间,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人。首先,是话剧部三点十分在活动室集合时,最后到场的副部长。她是高二三班的学生,有七分钟的作案时间。然后,是学生会高二四班的男会长和高二三班的女副会长。这两人为了实验学生会新配发的、方便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无线电对讲机,在三点十分通了话。但这不能当成不在场证明。高一三班的学生会男会计,说那段时间自己在图书馆。也没有人能作证。广播站(广播部)部员,有三位没有不在场证明。高一六班的男部员说自己第六节课下课,也就是放学后,用了十七分钟去买面包。至于高二四班的女部员,她的班级是提前十分钟下课了,说下课后,自己感到腹痛,便在保健室躺了三十分钟。此外,广播站还有一位当天没来参加活动的女部员。她是高二三班的,性格乖巧,和本案涉案人员中的黄毛女有过节。黄毛女,就是案发时一直站在体育馆左侧门外的那个人。一年前,这位乖乖女曾被黄毛女霸凌过。死者知道这件事后,用自己的方式帮乖乖女出了头,还用录像机拍下了恐吓现场。一马听到这里,心里瞬间浮现了当时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黄毛女:“喂,看你这张脸就不爽啊……!你破坏我的心情了!要怎么赔?啊?!”乖乖女:“不……不要……请你住手……”“咔嚓!”黄毛女:“纳尼?!”死者拿着录像机,华丽出现!“呵呵呵……这位同学,你也不想这段影像被交给警察吧!”黄毛女:“可、可恶……!你到底有什么要求!!”面对惊慌失措的不良少女,死者提出的要求竟然是……!……是不准再欺负乖乖女!一马想到这里,感到非常难过。死者,看来是个不错的人。竟然这样被害,真是太可惜了!总而言之。在死者的帮助下,黄毛女从此再也没欺负过乖乖女了。在得知这些线索后,在场的警察提出了主张。他们认为,黄毛女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并且可能为了避免被要挟而抢夺死者的录像带,是最大嫌疑人。但千花对此持反对意见。她的理由是,黄毛女被多人目击,且无法制造密室,不是凶手。千花指出,目前最大的嫌疑人是话剧部副部长。因为根据卷宗来看,这次负责调查现场的警部补经验比较丰富。他第一时间想到了用线和冰块等方式实施上锁,造成密室。因此进行了实验。然而,舞台两边的侧台门,都是无法从外侧使用这些手段上锁的。但是从内侧可以。 , )
第一百五十三章:死者提出的要求竟然是……!(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