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重头戏,由当红歌姬绿玉演唱无名氏的《春水》绿玉年约二十许,秀眉丽目,体态轻盈,眼神中自带忧郁色彩。她用轻软悠长的声音,唱出了歌中的无限相思——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李小初经世事,很难体会歌中的别恨离情,不过他还是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四句歌词所触动,不知不觉浸入到歌作者的遗恨情结中。忽然,他眼前浮现出何青的丽影,遗恨情结也瞬间消逝,不禁窃窃心喜:君生我已生,君少我未老,我比古人幸运呢!到了打赏环节,李小想,此歌有四句话打动我,那就赏银四两吧!而打赏最高者是二十两。第三个重头戏,由玉音香院头牌红玉演唱王之涣的《凉州词》。李小听主持人报出歌名,很是好奇:《凉州词》是一首传唱了数十年的老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果唱不出新意,哪值得一听?而要唱出新意,又该如何唱呢?红玉迟迟未出,众人并无不耐之感,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红玉平日的趣事。过了一刻多钟,一个侍童上台,在矮几上安放了一把古琴。又一个侍童上台,在矮几后面安放了一个锦墩。大家以为红玉就要出场了,都引颈而望。谁知又过了一刻多钟,红玉才轻移罗步,跚跚而出。红玉约有二十七八岁,身体略显富态,头挽一个云髻,身穿一条祼肩长裙,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脚踏一双锦罗靴,身上几乎没有饰物,显得非常简练。论相貌,红玉清纯不及小玉,香艳不及绿玉,但风度气质极佳,宝相庄严,宛如贵妇。对红玉的出场,众人皆报以掌声。红玉步移步至台前,躬身答礼,动作十分优雅。红玉缓步至矮几前,跪坐在绣墩上,凝坐片刻,忽然一挥玉指,琴音随即响起,声音清越而绵长。李小的心一下子被琴音拉动了,随着悠长的音符,飘起来,越飘越高……在悠悠琴声中,红玉轻启香唇,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琴、歌相和声中,李小眼前浮现出一幅壮丽而荒凉的场景:黄河自高原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练,与天相接,飘舞在白云间。在万山丛中,一座孤城,掩映在被狂风卷起的黄沙中,忽隐忽现。他孤立在孤城之上,用羌笛吹着思情万种的折杨柳曲,但眼前除了黄沙,还是黄沙,何曾见杨柳的绿意?李小虽然尚处于不识愁滋味的年龄,却也深深沉浸在了琴歌营造的意境中,他不仅看到了孤独,也看到了坚守。他只是不明白:为何坚守?为谁坚守?他不停地思考这两个问题,如痴如呆。不知什么时候,琴声停了,歌声停了,李小仍在心底反复诘问:为何坚守?为谁坚守?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终于清醒过来,从歌诗的情境中回到了现实。这时,他听见“云州罗公子赏银五十两”的唱赏声,立即不假思索,对身边的侍女说:“赏银一百两!”侍女吃惊地说:“李公子,您是说一百两吗?”“是!”李小说。“您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呢?”侍女问。这时,李家奴从桌子底下轻踢李小的脚,示意他再考虑一下。李小却不曾留意,说:“不必考虑了,赏银一百两。”于是,侍女开口唱道:“朔州李公子,赏银一百两。”众人“嗡”地一声,显然是被惊到了。李家奴暗暗叫苦:坏了!怕是要出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