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向江湖(1 / 1)

以鸣不平 停花 1049 字 2022-10-13

(上清镇位于龙虎山南部,更像是龙虎山前山大门前的门房,是历代天师办理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是庙堂和江湖道教的联系部门。镇上住的大多是身负皇命的黄紫道袍贵人或是上了年纪的孤寡老道。从北泸江渡口乘船不需多时就可到上清镇,张小南来这一来是为了领取通关文牒,二来是有些人需要见一面。按大齐律法对江湖上的诸多规定,分别由白马寺和龙虎山分掌佛道两教,所有修行道士和寺庙中的僧人以及江湖散仙都要记录在册,有着严格的管理方式,通关文牒便是道士下山云游需要准备的过关文书。缓步走近高悬“前仪门”牌坊的上清古镇,牌坊下有一位身披黄紫的老道人昂首抬头而立闭着眼,手持鹿尾拂尘,十分符合世人心中山中神仙的形象,称得上是飘逸出尘胜过张小南那个邋遢师父太多。龙虎山上规矩繁多,其中之一就是,非天师府传人不得披紫,非皇家御赐不得披黄,那这位道人的身份也就可见一斑了。张小南抬头看到老道身影,会心一笑随后快步走到牌坊之下,低头作揖道:“见过宣清师兄。”张宣清,当代龙虎山天师之一,张宣化的兄长,与张宣化同掌天下道统的神仙人物,在上清镇一手把持半座江湖与一方庙堂,此时若是有虔诚信徒听到此番对话,恐怕就要匍匐在地,顶礼膜拜了。名为张宣清的天师不似张宣化那样拘于礼数,爽朗笑道:“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师弟下山,让师兄猜猜,如今是什么境界了?太玄总该有了吧,当年父亲就跟我们两个说,最羡慕我那个英年早逝的小师叔,生了你这么个儿子,虽是惫懒了些,不过根骨资质一直是咱们这一辈里的翘楚。”张小南闻言,赧颜一笑:“师兄,莫要拿师弟开玩笑,我在山上并未修行功法,如今恐怕只是通体境的武夫而已,远不及玄而又玄的太境。”张宣清明显愣了一下,随后洒然:“师弟虽不曾习武修行,但是悟性一直很高,所学虽驳杂,但样样精通,日后若成气候,肯定能在武道一途一日千里,况且又有诚道师伯指点,未必不能后来者居上。”“谢师兄教诲,师弟谨记在心。只是在通气这一道上有一些疑问,不知师兄能否解答。”张宣清捻须轻笑说到:“说吧,你师兄我虽被庙堂禁锢,修行停滞不前,到现在也只是太元境,但有些经验还是能拿的出手倚老卖老的。”“通气讲究一气贯通直上昆仑,这一气究竟从何而来?”张小南开口询问。“人为天生地养,自然有天地哺育,习武与修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感应和吸收这一气,因此,通气境便是吸收天地灵气为己用,在修行上初上门槛,通元便是以一气生生不息,登堂入室,太境便是天道的门槛了,是修行与习武之人最难跨过的一条鸿沟,而如我们这般只知修行,却不锻体的三教中人,终究不如同境界的习武中人来的强悍,所以小师弟若是有心,可肩抗两道,天道,武道两手抓,说不定就是如百年前那位应运而生的天人境界。”张小南听完师兄讲解若有所思,低头作揖:“多谢师兄指点。”张宣清一巴掌拍到这个小师弟头上,笑骂:“他娘的,别整这些虚的,天师府虽有规矩,但是帮亲不帮理,这就是我的规矩。”张小南挠了挠头,嘿嘿一笑,他并未说出自己在北泸江上的意气感悟,并不是他张小南有什么私心,而是这些感悟虚无缥缈,对师兄说了也没意义。临别之时,师兄张宣清拿着通关文牒,又递给了张小南一沓银票,心痛道:“这可是师兄这几年藏的私房钱,你嫂子都不知道,这次外出游历不比以往,拿着这些,也当是为天师府长长脸面,别整天邋遢的,不成样子。”张小南接过银票,并未拒绝,张宣清又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线装书籍,张小南看到书上字体,顿时愣住,他一眼辨认出来这本书上的字,正是他爹,那位山上曾经最志得意满的天之骄子,三十岁之前便跻身太上境界,人间最高境,最终却英年早逝,陨落在那个属于他的时代。张宣清递过秘籍缓缓开口:“你爹的大道我不懂,可是他曾说过,等你及冠后再次出山游历,便交给你,如今估计也是时候了。这本书是你爹曾经的修行感悟,定会对你的修行有所裨益,望你好好思量其中真味,莫要辜负了你爹的期待。”张小南接过书籍,久久不能回神,末了,他低头拱手,缓缓的走向那个江湖。与此同时,洛阳城中一个消息传遍都城,洛阳城中一位顶尖剑客,在城门外被人一剑穿心而死,只用了一招……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