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元站在后山牌坊下,看着张小南的背影……“师叔,如今我这个师弟是什么境界?是太上还是太玄啊?”张诚元身后走开了一位身披黄紫的魁梧道人,须发皆白,手持鹿尾拂尘头戴紫辰冠,俨然一派仙家威严气象。“哼,你想多了,没有境界。”张诚元并未转身,不悦地开口。“没有境界?这怎么可能呢?小师弟毕竟身负大气运,又有师叔你做师父,怎会没有境界?”魁梧道士有些惊讶,开口询问道“哦?身负大气运?就因为他身负大气运便让他以身为引,以陈玉为辅料接引王朝气数?张宣化你和张宣清两个小王八蛋当真是好大的手笔。”张宣化,张宣清,诚字辈道士凋零殆尽之后的山上新一辈道人,道教祖庭龙虎山上的执牛耳者,而张诚元身后这位身披黄紫的道士正是天师府当代天师之一的张宣化。“师叔,陈家的大齐王朝国祚绵延四百余年,早就气数将尽,若非百年前山下出了位散仙以一己之力抗衡天道为大齐争得气数,换来了庙堂和江湖的太平盛世,如今的天下早就该改姓了。况且那道人所做本就是将佛道两教气数转嫁大齐儒家,我这样做只是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够了,别他娘的跟老子说这些没用的,王朝,庙堂,江湖跟我有什么关系,让小玉和小南亲身涉局是他们命中该有的劫数,若是让他们身陷险地,我不介意亲手毁去这大好气运图,无非,是再有一人抗下天道罢了……”老人话音刚落,身上破旧道袍无风而动,鼓起又缩回,随着老人一呼一吸,山上罡风大起吹的老人身上道袍猎猎作响。老道人开口,声音有如洪钟大吕:“小玉往北,小南向南,了却江湖尘缘,自当相会……要是你们两个干不出什么大事,就别他娘的回山上了。”声音以内力为引,满山可闻,身后的龙虎山天师长叹一声……山脚下,坐在台阶上的两人无奈相视一笑,师父还真是要霸气有霸气,要高手风范有霸气啊。陈玉抬起头,笑意温纯道:“师兄,如今已是什么境界了?”“不知……”张小南回答“师兄知道师父此次让我们下山为了什么吗?”“不知……”“那师兄知道……”“不知啊……”张小南打断陈玉的话,苦兮兮的道。“别再问了,问什么我约摸都是不知……再问,我可就要头疼了。”陈玉笑道:“师兄真是对得起那个‘不知’道人的名号。”张小南微微笑叹摇了摇头。陈玉缓缓开口说:“师兄虽是懒散了些,但却最是契合天道,无欲无求,不争不念,这是修道之人修行的本分,师兄修道只修平常实在是高明之举。况且师兄早年游历,在东南庐州白鹿书院,西方十方丛林,以及武当山等藏书圣地遍览典籍,在佛教和儒家典籍义理上又有颇多建树见解,修道修出小千世界,又能读书读出浩然正气,三教合一,与士子名流所谓学识驳杂不精有所不同,说不定已经摸到天人门槛。”张小南皱眉不语,似乎有些疑惑。陈玉笑了笑再次说到:“江湖上所谓修行境界分为通体,通气,通元,此乃世间武夫境界,境界提升相对容易,军中健卒,江湖高手大多是此层境界,三者无非是锻炼体魄和内力的功夫。再往上便是太元,太玄,太上,太虚。此层境界多半是修行中人,后三种境界上有实力上的差异,但也有例外,而且这一层境界修行者不同所展现的气象也略微不同,但终究逃不过修行内力,也修行意气和气象三种,其中江湖人和佛教的境界以内力为为修行准则,儒道两家则修行一个气字。其中种种,妙不可言。如今我已是通元境,在江湖上已经算是不可多得的高手,江湖虽大,但修行不得法门,远没有三教中人和有宗门师承的人修行方便,能入太元境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远远比不过三教中人,不过,江湖中人的境界因为实打实的修行和搏杀,实力往往要超过同境界的三教中人一大截。通元境可引气机,对气机的感知也很敏锐,不过我感知不到师兄的深浅,约摸是师兄境界比我高出一筹。”张小南听完,悠悠然长叹一声“唉……愁死我了……不知啊……”陈玉坐在旁边,看着师兄的样子,笑的合不拢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