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李海峰(1 / 1)

(他也正好回去看看,避免夜长梦多。要是一切顺利,成为工人的话,熊巧的父母爷更放心把女儿交给他。厨房内。熊弼用葫芦瓢在水缸内舀了一大瓢冰凉的水,咕咚咕咚的喝完。用手擦了下嘴后,走到正在洗碗的女儿身边。“巧儿,昨晚你妈和我在饭桌上也问了李明军那么多,我想问一下你的意见,要是不愿意的话,就算了。”相比较冉秀桂,熊弼更加在乎女儿的感受。冉秀桂是那种,我觉得这是为了你好,所以我就要在这些事情上帮你。熊弼则是,这个事情对你有好处,但是我要先问你想不想要这个事情。从不把自己认为的好处的强加给儿女。这一点是后世很多父母比不上的。很多父母只会觉得,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要是不接受或者抵抗,那就是不识好歹,不孝。“我听爸妈的。”面对父亲的问询,熊巧也只是平淡的说道。仿佛说的不是她的婚事,没有一点害羞。反正,这件事情也不会成功......“唉......好。”女儿这自卑的性子,让熊弼不知道该怎么说。总是担心以后嫁人会受到欺负。这逆来顺受的性格......本来家里想的是让女儿就嫁同村的,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可是,村里就他家条件最好,可也是需要下地辛苦工作,至今连个青砖房都建不起。村里其他人家也大多都是泥巴石头房子罢了。他女儿,自己自然是觉得千好万好的,可惜不适合这里。熊寨的女人都不能算是女人,平时都是当成半个男人在用。女儿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就算长的漂亮,他们也不乐意要。毕竟,这年头,漂亮没啥用,膀大腰圆会干活才是这年代最吃香的女人类型。又向着熊巧交代两句。比如李明军要做什么就踢他下阴,管好门之类的话。完了后,这才走出门,牵着牛下山去了。洗完碗,熊巧走出厨房,看了眼对面的杂物间。她知道,那里面住着李明军。婚姻吗?虽然心里已经认为这件事不可能,但熊巧心中依旧起了涟漪。毕竟,李明军和以往的哪些人都不一样,没有施舍的语气,没有看不起,没有嫌弃,甚至还让她教他拉风箱......唉......算了,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用,去看书吧。刘姥姥进大观园。于是,便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窗后,拿起那本已经看过很多次,已经卷边的红楼。再次醒了。约莫是上午的十一二点。依旧是熊家的那个房间。虽然陌生,但已经给他带来少许熟悉感。看了看右手,依旧和上午一样。或许是神经肌肉正在恢复,所以感觉比上午还要疼一些。带着酥麻,还有些痒。算了,别一个人呆着了,再呆着,自己恐怕会无聊的扣伤口玩......走出门,日头正烈。一股热浪席卷而来,空气中充斥着热气和蝉鸣。见熊巧还在看书。这或许以后就是他的妻了。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李明军走过去。熊巧还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研读。“这里其实已经将荣府的衰败讲了出来。”李明军突然搭话。“?”熊巧抬起头,秀气的眉毛微皱,似乎是无声的反抗这种打扰别人看书的坏行为。见熊巧这样,李明军有些尴尬。毕竟打扰别人安静看书的行为确实不道德。但是那本前辈的书中说过,除了要在内向自卑者擅长的领域指教,还要在他喜欢的领域表现出一些强于他的地方。这样才能讨论的有来有回,多些羁绊。“为什么这么说?”熊巧终究有些好奇的问道。她没有读过书,能看懂红楼的字还是她弟弟教她的。可毕竟里面太多的历史典故,隐晦的比喻这些。她这些是看不懂的。弟弟学业吃紧,自己也不好一直打扰。“这荣府啊,全靠老太君一人撑着,前面都写过府里的一些主子过的艰难可每次有客或者什么节日,老太君都会大办府中没钱,老太君便只能拿自己的私房来填大房和二房不和,全靠老太君撑着要是老太君一死,这个荣府就衰败了毕竟大房可是国公,二房不过是个五品官而已,怎么撑的起平时的骄奢无度。”李明军侃侃而谈,他虽然没有看过红楼,却听过红楼的评书,看过红楼相关的讲解。毕竟,在后世,红学可是大行其道,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文学。虽然那些红学大师在讲解时总会夹带私货,可红学大师那么多,总结总结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是......”熊巧仔细思考书前面的内容。李明军短短的几句话便让她把之前没看懂的机锋矛盾理清。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你也看红楼?”好奇的问。毕竟,红楼这书实在难找,这还是她弟弟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红楼儿女情长的,应当也不适合男人看。他听他弟讲过武侠,三国这些。她认为,那些打打杀杀的或许更和这些男孩的胃口。“是的,我喜欢里面的人心。”李明军说道。红楼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机遇,结果,都引人入迷。“你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熊巧问。“薛宝钗,相较于暗自等待,黯然神伤,自怜自艾的林黛玉,我更喜欢敢抢敢争的薛宝钗。”李明军如实回答。他也确实不喜欢林黛玉。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啊,可她偏不,就这么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让了出去,之后黯然神伤。他是看不惯这样的人的。熊巧某种意义上和林黛玉差不多,但是她却不是自怜自艾的人。只是内向自卑。他看的出来。自怜自艾和内向所散发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前者,一靠近就觉得压抑难受,会让人感受到她的不开心难过,会引的人本来欢快的心情消沉。后者,会让人忽视她的存在,一般一群人在一起,她不搭话,别人都不会注意到他。熊巧又看了眼李明军,没有搭话,低头继续看起了书。她察觉到李明军是想接近她。但她并不想这样。反正也是无疾而终,现在交流多了,心里头多了印记,最后也是空落落的,何必呢......李明军欣赏了一会美色,便抬步出了熊家的院门。跨出院门,是一块用碎石泥土打成的地坝,大概十米见方。左右不远处都有房屋,几只土狗拉帮结派的在路上走着。院坝最前方,似乎是悬崖。走到边缘,才发现,这是个坡,下面种了些小菜。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山下随山坳的村民们正在高粱地里幸苦劳作。叮叮当~叮叮当~这时,右下方传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扭头看去。是一群小孩和老人,他们拿着工具在击打山间的石头。他们在修路,在满是石头的山上修路!动作很慢,但这种行为显然已经做了很久。道路两旁都是碎石。路从熊寨修出,从上而下,已经“之”的修了几百米远。这时,李明军才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不管是穷还是富,门前都有一块地坝。坝与坝之间也有一块土路,将整个村子和那条山路连接。能活下去,便故土难离。人离乡贱。除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大多的地方都被别的村子占了。换个地方,也不一定比这里更好......熊寨的人便是如此,能活下去,便不会搬村,而是选择修一条路下去......只是,为什么修路的全是老人和小孩?李明军疑惑,但看着高粱地里男女都汗流浃背的样子便明白过来。这年代,有劳力的话,还是要紧先安排在粮食上面,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才能做其他事情。显然,在农忙时,修路的活一般都是村里的老人小孩去做,虽然慢,但好歹有进度,也可以将劳动力解放出来,让壮年男女门去种粮食。农闲时,就是那些壮年来修了。毕竟,就李明军看的这一会,这十几个老少也慢悠悠的样子,实在没有修出个什么样子。这几百米的路,按他们的速度,恐怕得修个十几年......李家村。熊弼赶着牛车,到了一层的郭叔家。这李家村一层,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住的。要知道,就算是村委会,也只能在第二层。住在第一层的,一般是李家村辈分很高的族老,如郭叔这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第一种。虽说上面不允许有什么宗族,宗族也被取缔。可李家村毕竟百分之八十都姓李,祖上都沾亲带故,有血缘联系,怎么可能完全取缔得了。虽说宗祠被砸了,但现在要有什么大事还是得在祖姥爷家里开会后才能推行。只是,现在小一辈,如李海越他们那一辈人,便不会把宗族当一回事。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打击,也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恩惠。不受其伤也不得其恩。自然也不理解大人们对宗族的敬畏和推崇。第二种,没什么好说的,对家国有恩。让他们过的好一点,出村早走点路,歇凉少走点路,这样也是可以的。第三种,就只是单纯的心疼牛而已。毕竟前些年。村里的牛棚本来在第五拐,一天牛出门的时候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死了。虽说是让他们吃上了牛肉,可村民也消瘦了不少。毕竟在上面的牛下来之前,田里的地就只能是人来耕了。“郭叔。”熊弼提着一坛从镇上打的酒,一小包猪耳进了郭叔的屋。他认识郭叔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天寒地冻,牛车翻下了田,郭叔被牛车压住,还是他发现救了他。在得知了郭叔几个儿子的事迹后,熊弼大为感动,十分敬佩。自己便当了他的半个儿子,时常过来帮他砍些柴挑些水。上面慰问了郭叔后,砍柴跳水的活被村里包了,他当上了熊寨的村长,忙了起来,便很少来这边了。“小熊子,你咋来了?”郭叔盘坐在自己的土炕上,床上的桌子上放着一瓶白酒和一袋花生,正眯着眼,摇头晃脑的听着收音机里面的京剧。“郭叔,我这不来看看你吗?”熊弼提了提手里的东西,坐到床上,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打开。“陈金贵家的烧酒,张富贵家的卤猪耳朵。”郭叔闻了闻,夹起一片猪耳,细嚼慢咽,又倒了一杯酒,一脸满足。这年头虽然不允许买卖,可是这里穷乡僻壤的,外面再乱,这里的影响也不大。约定俗成。镇上有些人家会私底下卖些东西,他们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做去县里举报。他们也时常会拿些自家的菜米去镇上卖。小货郎,鸡毛换糖这些也常在村镇之间行走。当然,到了县这一级,可就不敢再这样了。县这一级管事的太多了,不干人事的也多,有的甚至会没事抓人,来讹诈或者彰显自己的存在感。镇这一级,大多是十里八乡的,大多认识,可不会伤了和气。“少来,熊大队长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郭叔睁开眼,问道。“嘿,我就知道瞒不过郭叔,我这不来求点治枪伤的药么。”熊弼剥了两颗花生,嘿嘿一笑。“枪伤,你村里有人受伤了?”郭叔问道。这并不稀奇,这年头,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枪,打猎打鸟什么的误伤也很正常。就像他,家里就有七八杆枪,有他儿子留下的,有上面给他的,有当年逃难时防身的......“没有,是你们村的人。”熊弼说。“我们村的人?咋你来要药?”郭叔疑惑道。“你们村有个叫李明军的吧?”熊弼喝了口小酒。“什么!李明军!李明军中枪了?!”一听李明军的名字,郭叔立马紧张起来。“郭叔,你这反应......李明军不会是你孙子吧?”熊弼笑道。“瞎说什么!”郭叔被吓了一跳,转而问道,“李明军到底怎么了?是他中枪了?有什么问题没有?谁打的?”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