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安排(1 / 1)

(午时过后来娣回来跟黄蓁学舌道:“庄子里的房子盖的又大又气派,姨爹让属下告诉姑娘,里面都的弄稳妥了,汤管事回来后立马能用,让姑娘没事时过去走走。还说您要是怕不方便?提前说一声他帮您清场。”“不用那样麻烦?黄蓁对来娣说道,这些日子你姨爹辛苦了,等汤驷回来后再论功行赏?不过汤驷走时说五六日回来,今儿都第七天了,怎么还不见人回来呢?”来娣宽慰道:“姑娘不必担心?汤管事去那边虽有槽帮作为引荐?但凡事也要亲力亲为?耽搁几天也不奇怪?要不属下去趟姑苏迎一迎汤管事。”“不劳动你来回奔波?有槽帮照应着安危上不会有事的?是我心急了。”来娣又说道:“李娘子托属下带给您的绣样,是近日那些绣娘新琢磨的花样,请您给她们掌掌眼?要是觉得可以就绣在这个月的新品上。”自打绣纺里的绣品火了之后,黄蓁就鼓励绣娘自己翻新花样,按卖出去的件数给她们提成,大家集思广益,鼓捣出不少精品出来,没成想无心之举到有了意外之喜?黄蓁接过来仔细地端看着,约莫有十几张,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在上面,便说道:“术业有专攻,又怎会不好呢?跟她说就用在这个月绣品上。”来娣说道:“属下看那些绣娘人人劲头十足,听顾嫂子说,到了下工时间也不回去?就着水拿出从自家带的干粮,吃上一口就紧着绣。”黄蓁说道:“你记得提醒李娘子一声,就说我说的,时间上要把控好,尤其是晚上可别伤了眼睛?”“属下已经说过了,对了,李娘子说好多人都求到她面前去,想到我们的绣坊来做工,问姑娘还招不招人?黄蓁虽有些意外但也能理解,就说道:“以我们的库存来说,现在这些绣娘的人数刚刚好,近期是没有招人的打算?让李娘子跟大伙说,等我们织坊和染坊立起来后还是要用人的。”来娣笑着说道:“听顾嫂子讲,那些没有定亲的绣娘,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坏了,可是沾了姑娘您的光。”阿婆听的稀奇,问道:“这是什么缘由?”来娣学道:“村里的人都讲,在我们绣坊里做工的绣娘,一人的工钱就能养活全家,谁家要是娶了这样的媳妇回去,不亚于娶个财神爷回去?”来娣说的都在黄蓁的意料之中,绣坊里给绣娘的工钱,都快抵上外面铺子里聘请掌柜的工钱?自然有人见财起意,人心趋利可见一斑?“来娣说如今染坊和织坊都盖起来,有许多人把门路都走到顾嫂子那里了,就想着开张的时候,也来我们庄子做工。黄蓁想了想说道:“有想过来的可以到李娘子那里,先把名字报上来,等汤管事回来后再定章程。”来娣说道:“属下听顾嫂子的意思是有意思要插手?一直在言语上试探属下,属下只推说什么都不知道?”黄蓁说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眼热了,不过是欺我年幼?要是爹爹在时,她敢两次三番地来插嘴?”“属下让她有什么话找姑娘说去,或是等汤管事回来,我就是个嘴笨的,万一传错了话耽误了嫂子的事,怪对不住的?她见属下不打拢也就罢了。”黄蓁看着来娣那张不笑没什么表情的脸,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如黄蓁所料,红姑从外面回来时满脸雀跃之色,一看就知道事情进行得顺利,进来就问道:“姑娘是等急了,属下这回可算是不辱使命”黄蓁说道:“急倒是不急别的?就是过了饭点看还不见您回来?担心您在外面饿肚子,厨房的火没熄,让她们给您下碗面来?”“谢姑娘惦记,属下吃过了,红姑说着吩咐绿肥让厨房熄火。”黄蓁说道:“看姑姑的模样就知道办成了。”“让姑娘猜着了,凑巧的是属下才到槽帮,就遇见汤爷从姑苏回来,与属下走了个对过。”“汤叔父去姑苏做什么?,黄蓁说阿婆去了汤家才回来,没听她提起来?也不知道碰到汤驷没有?汤叔父说了没?”一句接着一句的问,这可是少有的情形?红姑笑道:“姑娘别着急,您听属下跟您慢慢说?汤爷这次去姑苏是奉了少帮主的命令前去拜见,人多眼杂的不方便见汤驷?”黄蓁愣了下才明白是哪里不方便?帮主出行这样大的事怎会没人盯梢?就算是汤北臣想不到,陈帮主也会小心行事。黄蓁自我安慰道:“没有不好的消息传回来?就说明没什么坏事情发生?是我急躁了。”“姑娘能这样想是对的?确实是如此,汤北臣过去后便听那边兄弟讲说了,汤驷一到姑苏便设下宴席,烦请商会出面把这些棉农都请过来,一一答谢。据说汤驷现如今和这些棉农是称兄道弟,来年的采买合同都签了过来。汤驷还托汤北臣给您带了口信,染坊和织坊的管事已经有了着落,人都是知根知底从业几十年的手艺人,通过槽帮的情面请过来的,这一两日就随着汤驷回来。”黄蓁得了准信才放下心来,心道又承了漕帮的情?自己原本和槽帮素昧平生,虽是因为父辈余荫却也欠下了累累的人情账,此生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对老帮主亲口道声谢。”红姑看出黄蓁的想法,安慰她道:“我们和槽帮渊源颇深,这么些年过去,也不知谁欠谁更多一些?”觉得姑姑说的有道理?黄蓁说道:“红尘俗世自有因果,是我太过流于表面了,自嘲阅历还是浅薄了些?”见黄蓁时不时地自省一番,跟小大人似的?红姑忍着笑意说道:“姑娘不知道呢?属下把您要做的事情跟汤北臣说了,可是惊到他了?连连和属下确认可是真的?属下跟他说自然是真的,那架三锭纺车,就在我们院子里摆着呢?阿婆每日在我们眼前纺纱我,还能作假不成?”汤北臣却说这件事情要稳妥起见,要您约束下人不要对外声张?免得被人惦记出了意外?要让贾会长亲眼目睹,才能坐下来说下一步的打算?”黄蓁明白汤北臣的顾虑,三锭纺车的存在已经颠覆了人们原有的认知?它存在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往大里说足可彪炳史册?以汤北臣的眼界和认知,怎会估量不出它的价值来?以及它会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要不是亲眼看到并且确认过?以他的谨慎,亏了是红姑在他面前说,要是换了别人,会被他怀疑得了失心疯?”了解了汤北臣的顾虑,黄蓁赞同的说道:“汤叔父有此顾虑也是应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得再嘱咐雀儿和招娣一回,别在外面说去?我准备在开张那日来个一鸣惊人,让世人知道有这样的物件的存在,是出自我黄蓁之手,说到最后几字不由地豪情迸发。”看着意气风发的黄蓁,红姑问道:“姑娘的意思是,要在开张那日宣扬出去?”“然也,黄蓁俏皮地点头道,嘱咐汤平,图纸上要求加工的那些东西要加快进度,再多找些木工回来,又跟来娣说让她明天去庄子传话。”红姑点头劝道:“姑娘也不用太急?又不准备卖出去换银子花?做出几个样子来让大伙见识一下就行。”黄蓁把自己的打算对红姑交了底,又道:所以才要先准备多些出来?让大家多熟悉几天,等开张那日在现场演示给大伙看,比我们出去说更有力度。”“红姑听了黄蓁的计划,说还是姑娘的主意好,属下明日就找汤北臣说去,开张那日的场面弄得大些。”黄蓁又嘱咐红姑说道:“姑姑去和汤叔父商量,可否借这个由头请贾会长出面邀请松江府下辖所有镇长到场,一是观摩改良的织具,二来让人知道了我们的织坊和染坊,姑姑以为如何?”此举可谓一举两得,红姑听了拍手说道:“要是被这些镇长知道了物件的厉害?那就等于整个松江府都知到了,定会引起很大的轰动?您献出织具这件事也顺理成章地传了出去。这主意好,属下跟汤北臣商量去。”而此时临安府槽帮,虎啸堂内气氛压抑,身边伺候的都被打发到了出去,老帮主陈凛在屋子来回地渡步,陈凛问道:“宫里还没消息吗?关键是要试探官家对此事的态度?”陈普说道:“宫里的消息还没传出来,但承恩侯夫人领着满府的女眷,已经连续三日在慈明殿侍疾,杨家传来的消息是,贺谢皇后千秋那日,杨太后高兴就多饮几杯。半夜便发起病来说是心悸。”陈凛断然说道:“不对?杨太后要是半夜发病,为何杨府的女眷会留宿在慈明殿?太医署那边的消息回来没?”陈普摇头道:“官家下诏命太医令点将,太医们在慈明殿内轮流为太后扶脉,太后不痊愈,众位太医不得擅自离开慈明殿?更不许私下揣测和议论?”陈凛怀疑道:“太后身体有恙招太医就是,为什么要封锁消息杨家那里的消息也不要错过?只要有人回府,就会有消息传出来?陈普不解的问道:“属下就是这样吩咐的,不知您顾忌的是什么?”陈凛性急道:“你也糊涂了不成?杨太后在一日,才能保住主子平安一日,若是杨太后有个万一,官家那里没有了掣肘?屠刀不是随时都有可能举起来?”陈普一惊道:“主子已经碍不着他什么了?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真当天下人是睁眼瞎不成?”陈凛颓败地说道:“就算是天下人都睁眼看着又如何?只听过有临阵换将的?谁见过临朝换君的来?这也算是千古奇谈了,就说赵家江山气数是将尽的兆头。戏文编排的如何了?催他加紧些。”陈普回道:“几日前戏文就放下去了,编的是后唐时庄宗的宫闱轶事,这几日正在加紧排练,三五日内就能出来登台。”陈凛说道:“新戏出来的当天,就把有牵扯的线索都掐利索,无论是露在明里或是暗里的人,都远远的把人送出临安府去,你现在就去安排善后事宜。”陈普一震躬身道:“您放心,属下早有准备,说着便退出去。”(此章完结)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