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右望去的肖航,不禁回想起梦中的那次侧望。回想起梦中,校门口的那次侧望。不知真实还是虚幻。便难忘那美妙的风景,哪种美,那种让人付出一生也无悔的美。男人是爱美的,因爱美而追求美。曾有句话“世上最难忘的是美,这个字付出一生也无悔。”很久以前不懂。后来渐渐了解到了。那付出一生也无悔的美是“爱”。爱源于美,高于美。很多事物都是如此,诞生于某事物,却又高于某事物。在这之中的决择与作为是一种智慧。那美,每一次在梦中萦回,便让人忘却一切。什么也无法去想。梦中,费纳希雅就那样出现。渐渐淡了,背景渐渐淡了——颜色褪去,只剩空白。与背景消失相反,那种感觉并未减少,仿佛永恒。此时我与那学校,那校门,隔着一个海悦小区。“莹莹!你出来吧!”肖航盯着海悦春天小区大门口。…深夜两点……凌晨三点……黎明四点……初晨五点……清晨六点…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7点的钟声敲响了。往常此时,各个小区、居民楼。会有零星的灯光亮起。莘莘学子的家庭会将灯点亮。父母早早备好书包、早餐等,只为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当年小学的我,也经历残酷的应试教育,早起晚睡。过去没少埋怨。不过联系国情后,就不得不佩服它的创始人。它基本符合国情的需要。从前的我,此时也该从书桌或床上起来了吧。被父母叫醒。吃着早餐看他们离家上班。洗好碗,整理好书包,骑着自行车,伴着初升的太阳上学。太阳依旧,而我的自行车,它早已离我而去。我曾以为很多的会永恒。可时间总将一件件希望永恒的事冲刷而去。仅使留下淡咸的泪痕与微默的悲哀。还好的是:没洗去我对完美与永恒的追求。追求永恒,不愿改变。是留恋?是停滞不前?是懒惰?是惯性?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是习惯。因为习惯,所以不愿改变。不过习惯最开始,不就是改变吗?不愿改变,又时时在改变。要活得开心点,也许需要这样。可以不忘过去,但要学会放下过去。接受改变,让一切更好。以万变保不变。会有永恒,会有完美。决择是为了找方向,还是为了改变方向。又模糊概念又精确。对外模糊对己精确。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乱流中前进。以文理双面角度确定思想。现实中理的基础是文,文是理的升华。精神中理是文的基础,文的升华是理。以这样认知来提升自己与外界。文与理,本非一物,本是一体。“哎!胡思乱想些什么呢?辩证这些做什么?你明明就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你也没找到自己的永恒呀!谈什么大道理!”“可是肖莹莹不是永恒的吗?”“是吗?”“不是吗?”伞下只有一个人,却时不时传来交谈声。阳光从海平面喷涌而出,太阳渐渐浮出了海面,度过了海雾。“你看那太阳!”“怎么?”“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度过了迷茫。那一次回去,或者说是离开,我失去了许多。是它们本不属于我?是他们离我而去?还是我放弃了他们?总到失去,才懂得这一切多么珍贵。我能将它们拾起吗?”“你最好不要!再拥有就会再失去。想不再失去,就不要再拥有。”“不是想再拥有。不要再有了,再有也不是原来的了。我只想抓紧,我现在所在乎的。遇到费纳希雅前的那十年,我什么都没有。没有追求!没有信仰!没有希望!那十年,就是在无所寄托的情况下度过的。直到我在心的深处找到了莹莹。直到我遇到了费纳希雅。我才一件件找回自己的组成。度过了迷雾。现在的阳光就像梦中的一样,多希望她如梦中一般走来。”“她要来,早就出现了!”“她会来的,我还有一整天的时间陪她去三亚完婚。”“可是,她依旧没出现。就像另一个梦那样!感觉与她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又无距离,又很遥远。仿佛那令人向往的海平线。真实又不确切。看似存在,却永远无法触及。”“我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与那段迷茫的日子后便一直朝着她追去。希望拉近距离。从没想到,却一直盼望着会有这么一天。有这么一天,我与她距离如此之近,又如此遥远。她会作什么选择呢?是同意?继续我们的爱。与我相伴余生,幸福快乐地生活;是拒绝?结束这段错爱的一生?我终将离开这里,不再回来。回到这里,这,我这山的儿子,自小生活的大海。离开我心中,肖莹莹这位海的女儿。为什么不是像海的女儿那样,是她先爱上我。不,我不想她受到伤害。现在这样最好,是我这个山的儿子先爱上了她。”“你已经疯了!逻辑一塌糊涂!就像被感性侵蚀后的欲望!”“那是什么?”“只是这个世界每个人意识的来源。欲望、感性、理性三种能量构成了知性生物。你似乎多了点感性碎片核心。额……这样说不准确!多出的那种东西应该是欲望的核心。也不准确!奇怪!似乎什么也没多!又明明多了什么!”“你也疯了!”“你是谁?”“我就是你!”“那我是谁?”“对呀!我是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