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石头后面的杨猛,并不需要悄悄伸头看一看来的是什么。因为,他身体里的小伊,可以通过声波传回的数据,将来人的身体形貌进行了大体上的成像,虽然小伊传到他大脑的数据十分的模糊,只是一幅灰白的画面,但杨猛还是可以通过这模糊的数据,大致判断出这是一个人形生物。而且结合刚才看到那些模样差不多的人形生物,再详细打量来人的身形,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形生物也应该和地上的那些差不多。也就在这时,那个人形生物来到了洞穴里,似乎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地的尸体,一边用杨猛难以理解的声音怪叫着,一边向着外面跑去,随着声音越来越远,,杨猛用一只手扶着石台,半依在了上面,“看来是被发现了!”杨猛叹息一声,向小伊询问道:“那股能量分析还需要多长时间?”“至少还需50秒的时间!”“看来,还来的及!”50秒的时间很短,很快便过去了。小伊也通过杨猛体内的微型分析仪得出了一些结果。然而,所得的结果对于杨猛来说并不算什么好的消息,因为体内微型分析仪的规格限制,小伊能得到的数据并不多,根本无法确定这股异常的能量是什么?所幸,分析的结果也不是毫无发现,小伊已经可以确定一件事情:那便是,腿中的这股异常能量与救活的他的那股异常能量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通过两种能量的比对,小伊已经获得了大量数据,只不过因为,小伊能力有限,无法分析出来罢了。若是将这样的特异数据传回地球,以人类掌握的量子超算,很有可能发现什么。毕竟小伊的程序载体也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微型量子芯片,相较于人类所拥有的大规模量子超算中心,小伊的分析能力远不能相提并论。想到这里杨猛,对小伊吩咐道:“既然如此,整合数据,抽取所有能量向地球方向传送消息!”“请注意,中微子极坐标构造的星图还存在一些问题,是否还要发送,最近收集的数据以及校验包!”听到这样的询问,杨猛轻轻的摇了摇头,没有丝毫犹豫的回应道:“发送吧!”“明白!”随着指令发出,杨猛内心十分的复杂不论如何,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此刻他只期望,地球还在坐标上的那个位置,自己的消息能顺利的被人类接收到,杨猛缓缓的闭上了眼睛,等着自己体内的生物能转换、抽干,而后心脏因没了可供起搏的生物电,而慢慢停止,死亡。可是杨猛等了一会,身上并没有出现上次一样的空虚感,察觉到身上的异常,杨猛的睁开了眼睛,忍不住问道:“小伊,你有没有发送信息!”“已经发出去了!”“发出去了!”杨猛愣了一下,很快,小伊便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他不用死了,因为刚才在小伊的分析下,那股异常能量能影响到辐射物质的半衰期,因此小伊稍稍的尝试了一下,便用这种能量激发出了足够的辐射能,一般来说辐射物质的半衰期都是固定的,像杨猛身体里,那块微型核动力电池组里的锂放射性同位素,这种放射性锂的半衰期可以达到25年,也就是说,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这块具有放射性的锂同位素所提供的能量能稳定供给25年的时间。而杨猛身体里的那股异常能量,便可以加快半衰期,让原本25年可以释放完的能量,缩短释放周期。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氪命充能的过程。当然,若是没有新的核电技术,短时间内释放如此多的核能,也无法转化为能量,若此时的人类,还像是杨猛祖父时代一样,用核能烧开水,而后用水蒸气带动轮机发电,那这样的激发状态很有可能造成核事故,就算是用于深空探测的温差发电机,这种快速激发的能量,也有可能造成事故,而小伊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积攒够足够的能量还是因为新的核电技术,那便是自由跃迁核电技术,这种技术来自于人类很早便发现的一种现象——光致电离过程,即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电子从束缚态跃迁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效应,光致电离虽然也能产生电流,但这种效应只能作用于金属上,而且光致电离的过程亦是可逆,且可同时复合发生的,在同一时间既可以因为外部能量电离出自由电子,金属原子也会将电子重新束缚回去,因此光致电离现象一直无法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中,可在人类进入核聚变时代,这种情况改变了,人类通过确定氢聚变的质子链,发现了锂铍的快速聚变裂变过程,锂和铍在参与聚变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光子,中微子,以及电子。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发现铍的电离平衡丰度可由一种方程控制,而且在核聚变的环境中,铍释放电子的过程,也受到锂的辐射影响,而这种影响竟然贴合,人类已知的光致电离效应。这种现象一下便被科研人员注意到了,经过数年的时间,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光致电离,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即以铍作为介质,放射性锂同位素作为辐射能,使电子挣脱铍原子,跃迁为自由电子,产生电能。而在这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这种提供能量的方式逐渐小型化,得以应用与航天领域。也正是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化放射性锂同位素,短时间内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所以说目前杨猛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而且,因为有了能量供给,他现在甚至不需要担忧食物的问题。然而,活着对于此时的他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隐约间听到,在洞穴的另一头,传来了极为嘈杂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