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南宫正殿,德阳殿。德阳殿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坛,激落水于殿下,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刻缕作宫掖之好,厕以青翁翠,周旋容万人。德阳殿中,群臣跪坐两旁,文臣列于东,武将列于西,殿内纷纷扰扰,似是群臣争论商讨什么事由。龙榻上,刘宏看着激昂的群臣却是百无聊赖。群臣皆出自世家,也只有涉及自身世家利益之时,才会犹如市井妇孺般争吵不休,好像谁声音大谁就有理。事不关己时便是高高挂起,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神游天外,生怕惹了什么麻烦。“行了,肃静!”刘宏皱眉挥挥手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殿中瞬间清净了。“陛下,臣有话说。”太傅袁隗起身行于殿中,拜道,“太祖曾有遗旨,宗门不得参与王朝事务。陛下,当遵祖训。”“太傅此言差亦。”大鸿胪卫振东出列道,“祖训自当遵循,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王朝灾民四起,匪患不绝,各地守军皆捉襟见肘。臣以为,可允许宗门协助城防,但禁宗门参与朝议。如此即不违背祖训,又可缓解王朝压力。”“万万不可!开了这个头,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宗门定不会满足于此。”有人反驳道。“不错,宗门怎会甘愿受朝廷趋势。”“我倒认为大鸿胪所说可行,如今宗门蠢蠢欲动,朝廷亦无余力阻止。如此,堵不如疏,适当放宽。”也有人同意。老牌世家自然不希望宗门来朝廷内掺和,来分走一部分利益,新生世家则想借宗门之力更上一层楼。刘宏望着又有争吵趋势的群臣,喝道,“够了!”“就依大鸿胪所言,准许宗门参与城防之事,可联合宗门平定各地匪患,禁止宗门人员进入朝议。”“陛下…”袁隗急忙拜道,“万万不可开此先例呀。”“钦此。”刘宏皱眉道。“臣等领旨。”群臣拜道。“臣…领旨。”袁隗不甘道。“今日还有何事?”刘宏问道,耽搁了这么久,甚是想念西园小美人儿。“陛下,臣有事奏。”一直肃立一旁的张让躬身道。“阿父有何事?但说无妨。”刘宏和颜道。“陛下,天降祥瑞,天大的好事。”张让喜道。“哦,有何祥瑞?竟让你如此欢喜?”刘宏奇道。“呈上来。”张让对着殿外唤道。只见两名卫士各捧着一红色托盘,盖以红布,缓步来到殿中央。“这便是你说的祥瑞?”刘宏看到托盘后便兴致缺缺,小物件儿提不起兴趣。“陛下,此物可保大汉江山万年!”张让郑重道。群臣本以为又是宦官争宠献礼,但张让此话一出却让群臣也不禁好奇起来,究竟是何物能让张让如此口出狂言,直言保大汉江山万年?张让亲自下阶,接过其中一名卫士手中的托盘。跪倒在刘宏面前。“陛下,此乃云中郡郡守叶玉所呈,袁公米稻穗,此稻亩产可达十石!敢问陛下,可保大汉江山万年否?”张让双手托起托盘,跪倒在刘宏面前,声嘶力竭道。“什么?!”“亩产十石?何仙种能亩产十石?”“准是张让等人弄虚作假糊弄陛下。”“不错,天下何来亩产十石之稻种。”“天方夜谭,滑天下之大稽。”刘宏怔怔的看着张让,亩产十石?这让刘宏也不禁产生怀疑,该不会是张让这货来忽悠朕的吧。看着张让激动的神态和隐隐颤抖的双手,刘宏将信将疑的抬手掀开托盘上的红布。托盘中,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其上粒粒饱满的稻谷好似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散发着令人沉醉的芳香。刘宏愣愣的看着托盘中的袁公米稻穗,怔怔出神。他见过稻穗,在他还是解渎亭侯的时候。可他印象里的稻穗,都是蔫头耷拉脑,一束稻穗中零星的点缀几颗还算丰满的稻谷。刘宏下意识拿起一支稻穗,放在鼻尖闻了闻那稻穗独有的香味,脸上充满陶醉。随后小心翼翼的伸出两个指头,轻柔的捻下两粒稻谷,搓了搓,露出稻谷里雪白的米粒。“这是…这真的是稻谷。”刘宏颤抖道。下面的群臣看着刘宏这般模样,心中咯噔,这难不成是真的?殿中另一位卫士掀开托盘上的红布,将托盘捧至群臣面前。“这…这好像真的是稻谷啊?”“这稻穗如何能结如此多的稻谷?”“天佑我大汉!”“如此仙种,真当是天降祥瑞!”“恭喜陛下,天佑大汉!”群臣惊叹。也有人眼中阴晴不定。比如,卫振东。前段时间,卫家联合其他四大世家,合力大肆收购粮草,提高粮价,一来遏制叶玉发展,二来想以高价卖给叶玉,掏空叶氏商会充盈自身。只是叶氏商会一直是不慌不忙的缓缓提高收购价格,哪怕市面上流通粮草已不多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向五大世家购粮之意。本以为是叶玉放不下脸面一意孤行。可如今袁公米一出,如果其亩产真如张让所说,那粮草价格将是断崖式的下跌,五大世家手中屯的巨量粮草都将从资本沦为负担。偷鸡不成,还得蚀好大一把米。“让父,这袁公米收成真如叶玉所说?”刘宏期待问道,其实他已经信了,只是还想再确认一遍。“不错,陛下,云中郡已是完成了这一季关公米的收割,拒叶玉说此袁公米亩产十石已然是保守,只多,不少。”张让笑道。“天佑我大汉,降此祥瑞,得此仙种。”刘宏强作镇定道,“云中郡守,献此仙种有功,他有何愿望?朕无所不准。”“回陛下,叶郡守说,机缘巧合得此仙种,念百姓凄苦,故献于陛下,传送天下百姓。他所求只一事,此仙种名为袁公米,乃一先贤尽毕身之功培育而出,其名不可更改。凡播种此仙种郡县,均需起一庙宇,名为袁公庙,每年七月十五为其祭祀。”张让答道。“袁公,当得起此庙宇,准奏。”刘宏郑重道。……云中。“主公,嘉有一事不解。”郭嘉对叶玉躬身道。“对于将袁公米献于朝廷一事?”叶玉淡淡一笑。“不错,此物应是我云中根基,若是献于朝廷,传于天下,对我方不利。”郭嘉犹豫道,没有直接说其实大汉越乱对于叶玉越有利。“此物不该我云中独享。”叶玉叹道,“将其传之天下,才是其归宿,也是先贤所望。”“而且,大汉的病根,你觉得在哪?是粮草不足么?”“是收藏和支持不够。” , )
第13章 袁公米带来的震撼(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