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秋,广东顺德大良镇。大良镇乡下有一个玩具厂,好多年了,已经记不清工厂的名字了,也记不清这个工厂在哪一个村了。只记得这个工厂很小,门口贴贴贴着招工广告,进入工厂,车间里昏暗的灯光,就好像我们上学读书一样的桌子上,摆满了喷漆的小油壶,一个纸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小怪兽,工人的任务就是给小怪兽喷漆,眼睛,身体,腿,各个部位喷的漆不能相同,也不能混在一起,工作非常仔细,每天工作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每天规定喷500个小怪兽,完不成任务,不准下班,有的时候甚至不准吃午饭,唉,那个时候的打工环境,真是一言难尽。有次阿莲骑着摩托车带我进入这家工厂,看到工人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孩子,男孩子居多,因为这种天天招人的工厂,女孩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愿意进来,男孩子找工是非常难的,只要有一个地方管饭就行,但是这种工厂,完不成他的工作任务,连那份简简单单的工作餐,都吃不到。上世纪90年代,对于70后,80后的打工人来说,能活着,就已经不错,按照我们AH老家的话说,能给家里省点粮食,就行了。但是这种活着,简直就是动物一般的活着,没有任何尊严,没有任何娱乐,人,就好像机器一样,吃了睡,睡醒就干活,任何朝气蓬勃的思想,都会在这种枯燥的生活中,消失殆尽。岁月,就像一杯成年的绍兴女儿红,一半甜一半苦,苦衷还有一点愁滋味,青春,就像一杯茶,随着岁月的流逝,茶凉,就是一杯,带着苦味的水。大良镇乡下的建筑工地,里面打工的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的贫苦,人家的孩子,几十个人住在一个用竹子搭建的两层的工棚里,有一些夫妻,因为不舍得分开,也住在这么一个工棚里,用一个布帘子,紧紧的封闭着一个几平米的床铺空间,工棚里面,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一个省的人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小帮派,吃饭的时候会互相的抢,因为工地开饭,就那么半小时,谁体力大,谁就能多抢一点饭,谁体力小抢不到饭,就只能去求厨房,哪怕有一点锅巴,都可以,实在抢不到,只能在锅台边哭,有的时候哭也没有用,下午开工了,还是要继续干活,一些身体瘦弱的,每天吃饭都吃不饱,站了几天,熬不下去,就自己拎着包走了,反正也拿不到钱,只能去寻找另一个,也许不欺负人的工地。长期呆着的建筑工人,其实也拿不到钱,一个月最多给个一百两百的生活费用,工资说是一年一结清,但是快到春节的时候,工头找不到,老板,找不到,问谁要工资?不可能要得到,只能在工棚里耗着,好的,快过春节那几天,工地的保安,就会拿着铁棒子,把在工棚里呆着的人强行赶走,因为怕他们偷工地的东西,只有把他们赶走,到了第二年,又会有新的工人进入,新的工人同样拿不到钱,90年代,建筑工地,这样的情况非常非常的多。能拿到钱的,一般都是工头,和工头一个村子里面出来的那帮人,一些大的建筑工地,为了保障工人能拿到钱,也会请一些劳动仲裁部门作为监察,但是这样的工地少之又少,大部分工人都是拿不到钱。所以很多工人,平时省吃俭用,省吃俭用,从老板一个月给的一两百工资中,节省节省再节省,存个那么一百两百,请假去工厂门口的招工处碰运气,只要能进入工厂,就基本上可以领到工资了,一般的工厂是不拖欠工人工资的,最多压一个月工资,但是工资也是很低的,90年代,普通生产线的工人,一般的情况下,一个月就是300到400之间,每天12小时,有的工厂甚至14个小时,每天八个小时的工厂,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最轻松的也许就是电子厂,但是每天出入工厂,不要被各种仪器搜身,如果自己贪心,偷拿了工厂一点点东西,会被保安打的要死。那个时候的工人,简直没有一点点尊严,也没有人敢要尊严,只要能进入工厂,只要能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一个月放那么一天两天假,可以拿着一点微薄的收入,买一套干净的衣服,对于那个年代的打工人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了。1994年,是一个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无数打工人,心里面滴血的年代,因为那个年代,能拿到工资,简直就是老天爷的眷顾,大部分人,在工地,是拿不到工资的,在工厂,虽然是可以拿到工资,但是也像机器一样,吃完了饭睡觉,睡醒了就要进入工厂干活,没有时间出去逛街,没有时间谈恋爱,人的感情,已经和机器融合在了一起,人好像就是机器。至今我们那个逝去的青春,致敬我们那个非凡的90年代,致敬70后,80后的打工人,那是一段蹉跎的岁月,那是一段让人记忆犹新的打工史。但是生活总要继续,我们总要坚强的活着,新的一个世纪,马上就要到来,21世纪,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灿烂的明天,我们70后,80后,终将是改变历史的一代人,每一个人,他的内心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改天斗地的雄心壮志,但是,真正的强者,能有多少呢?真的好希望有机会再回趟顺德,再看一看曾经工作过的大良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