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陛下是仁君圣主(2 / 2)

“不仅没人要,也没人种,谁知道会不会被扑买掉,所以百姓们也不敢种官田。”

“绍熙四年,南宋朝廷试行官庄法,这官庄法,除了没有天子门生的掌令官之外,其他和现行的农庄法几无区别。”

胡濙此一出,引起了群臣们议论纷纷。

两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千年田换八百主。

胡濙居然讨论起了南宋的田制?讨论一种不存在的东西?

但没人质疑胡濙在史一道上的修养。

吴敬眉头紧皱的说道:“没有天子门生的掌令官,胡尚书,这才是南宋官庄法失败的关键吧。”

吴敬是浙江三司使的老会计了,主持地方财会十余年,他能不知道地方赋税课役那堆烂事?.

他完全没法想象,没有了天子门生的掌令官担任乡长,那农庄法得是个什么模样!

刘吉赶忙补充道:“是啊,所以南宋的官庄法仅仅建立了二十二所,就建不下去了。”

胡濙略微有些出神的说道:“官庄法就是再差劲儿,那也是田制,南宋朝廷,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了七十四年的时间。”

“这七十年的时间,南宋的钱引贬值,物价攀升,军费短缺,南宋朝廷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是北方是越来越强大的蒙古,巨大的军事压力,逼迫南宋朝廷必须做出改变。”

“景定四年,贾似道基于限田制,在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的建议下,推动公田法。”

“南宋限田,是一品官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无官百姓最高田额两百亩。”

“公田法,就是回买公田,但凡是超过了限田制的超标之田都要官买赎回。”

户部尚书沈翼听到这里,坐直了身子问道:“胡尚书前面也说了,景定年间,南宋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来的钱官买赎回超标之田?”

所有人都看向了胡濙,钱,从哪里来?

胡濙笑着说道:“官买赎回超标田亩,是折半价购买,浙江当时三石良田价四百贯,官买两百贯,付款是形同废纸的会子,连飞钱都不给,只给纸钞,时人殊死抗拒,称其为白没。”

所有人了然,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朝廷穷的都当裤子了,还能给钱?就是白白没收而已。

陛下在南衙推动的农庄法,是白没吗?

陛下给船证。

船证最大的好处是低税,六分的税,那是外番商舶想都不敢想的低税,几乎等同于没有。

船证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悬挂北斗七星旗,这个旗帜在海上代表着大明势力,等闲之下,互相碰到了七星旗,大家打个招呼,一般不会升级到抢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