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当初于少保所言的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尹旻放下了手中的塘报,有些好奇的问道:“安南王,尹某不解,如此全仰亲军都尉府,全无节制,可知如此后果?”
黎思诚面带无奈的说道:“臣自知。五代十国之乱耳。”
尹旻是大明天使,这是代表大明的立场问,黎思诚以臣自称,是对陛下称臣。
亲军都尉府,就是洪武初年锦衣卫的名字,而后亲军都尉府改名为了锦衣卫。
锦衣卫治国,是绝对不可行。
洪武二十年时,太祖高皇帝亲自下令:焚毁所有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刑部审理。
洪武二十六年,再次下旨,彻底废除锦衣卫,内外狱皆由三法司审理。
若是锦衣卫治国这条路能走得通,高皇帝还要把经营了二十余年的锦衣卫废置?
即便是在太宗文皇帝复设锦衣卫后,也严格执行驾贴制,防止出现白纸案。
而纪纲的死,很大程度上,就是纪纲搞了一些白纸案,惹怒了文皇帝。
黎思诚学习大明行制治国,却在锦衣卫亲军这件事上,变本加厉,在各府州县设立衙司,这是要将高压和恐怖进行到底吗?
这样做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一旦亲军都尉府失控,就是唐中晚期到宋朝建立前五代十国的军头黑道政治。
当时唐中晚期的宦官们为何能够擅权,还不是他们掌握了神武军,掌控了禁城?
黎思诚看着尹旻摇头说道:“安南国上下有司人浮于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我能如何?”
“我倒是想学陛下的考成法,可是安南并没有那个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清化等南七府和广南国的政治极其昏暗,当地豪族和官吏狼狈为奸,有司病入膏肓、各衙门互相推诿,连日常办案都无人审问,百姓苦不堪言,而无处诉苦,只能逃难。
考成法的设立,是需要科层制官僚体系高度成熟,就这,大明皇帝为了推行考成法,还亲自到南衙平叛了一次。
而安南,显然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安南王案牍劳形,也是辛苦。”尹旻心悦诚服的说道。
这一天几百封塘报,真的比在京师的陛下,还要忙碌数分。
黎思诚坐直了身子,面向北面拱手说道:“陛下在南京教会我一个道理,谁为万民操劳,谁就是万民之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