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搞考成法,陛下那是亲征平叛才最终推行下去。
“那该怎么办?”兴安有些担忧的问道。
于谦拄着铁锹,看着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的百姓,这些最勤劳的人,不顾酷热,在田里忙忙碌碌,略有些失神的说道:“其实吧,陛下可以不做。”
“陛下动的谁的钱袋子?”
“士林文臣,他们掌控了风力舆情,握着笔杆子,等待陛下龙驭上宾之后,他们会用最最最、最刻薄尖酸的字句,把陛下给骂的狗血淋头。”
“而且还面临着这帮家伙的反攻倒算,人亡政息之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本来的样子,陛下做的这些,看似都是无用之功。”
“陛下为了谁呢?”
兴安摇头说道:“这人亡政息,陛下曾言:流云过千山,大江漫沧田。做了这么多,终归能够留下些什么,总归会有痕迹,江山社稷变得更好,是陛下曾经来过。”
“陛下不求虚名,常言:烈风卷脏烂,荣辱春秋断。他们怎么骂,陛下又听不到,还不是随他们骂?总归陛下的荣辱,不是文臣墨客去评断,他们没有资格,而是由滚滚春秋去评断是非好恶。”
于谦愣了愣说道:“流云过千山,大江漫沧田;烈风卷脏烂,荣辱春秋断。这是陛下写的吗?”
“是。”
“好诗,叫什么名字?”于谦言简意赅的评价了陛下的诗词,他不能说不好,毕竟是陛下写的。
“南巡有感。”
大明皇帝的诗向来没什么格律可言,当然也没有哪个文进士有胆子说陛下没有格律,但是一看就陛下亲自写的,没人代笔润墨。
比如这句烈风卷脏烂,就是陛下以前说过的,历史的风会把坟头的垃圾吹走。
大明并不需要一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有文化、能吟诗作赋,却事事图虚名、要脸面的皇帝陛下,不是大明需要的。
诗词这东西,向来明志,写几万首诗,有时候不见得有这一首诗来的让人安心。
大明需要这样的陛下。
“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办吧,百姓很苦。”于谦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他做出了表态,他拿过了奏疏,准备写上自己的意见后,发回京师,做自己的廷议意见。
“于少保还有痰疾,这么热的天,要不回了?”兴安有些担忧的说道,陛下时常关注于谦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这痰疾,发作起来夜里失眠,白天还要忙于政务,那于谦还能为大明效命几年?
于谦看着手中的家伙什,再看看兴安,无奈的说道:“到底我还是世侯武勋,虽然不如石亨、杨俊、袁彬等人勇武,又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器,痰疾那都十年前的老黄历了,身体好着呢,不用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