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一站,岘港(2 / 2)

显然这些正经理由,都没有皇家秘闻来的更加有趣。

国丈爷番都指挥唐兴、提督内臣大挡刘永诚带领的官船官贸,仅仅水师就有两百余艘海船,其中海宁号为旗舰,四百料战座舰共计七十二艘,五千料七桅、三千料五桅、千五百料三桅大船大约有一百余艘,其中包括了朝鲜的四艘三桅大船。

这两百余艘的海船完全隶属于大明朝廷的官船,共计有两万七千四百余名船员,仅仅舟师就超过了五百人,如此庞大的官船舰队之外,则是大明的商舶。

浙江、江苏、应天、凤阳、两湖的商舶完全集中在新港随水师南下,而福建、两广等地的商舶,将会在月港、电白港随大明水师南下。

人到一万无边无沿,无可计量,这官船加上商舶,这支南下的舰队,在电白港驻扎之时,便超过了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规模,当然和最大规模的第五次和第六次相比,规模上仍有不如。

当年的那些巨舶宝船,大明已经不会再造了,景泰年间的再下西洋,侧重点亦有不同,现今更加偏

重军事。

如此船队在海上行驶到地贸易,靠港船员规制管理等等,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儿,好在唐兴知兵,处置起来,还不算吃力。

在六月初,大明南下西洋的船队过月港、电白港,至交趾的岘港停靠。

「夫君志在前往天边,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航行缓慢,还不如二三十条战船,乘风破浪来的快活。」今参局比较心疼唐兴,唐兴是那种自由散漫的性子,这种案牍劳形,对唐兴而言,极为熬人。

从今参局的话里,可以看出,对于大明而言,弄二三十条战船,在今参局心目中,就是最小规模了,再少,多少不符合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相比较泰西的三两条船的冒险行为,大明行舟,自有天朝上国的规制。

唐兴则是笑着摇头说道:「我可是皇亲国戚,我今日所有享受的自由,都是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带来的,既然享受了权利,自然要履行义务,这是公德论里的核心理念,虽然劳累了些,不过还算有趣,算不上熬。」

公德论,大明至德亲王襄王朱瞻墡的大作,影响深远,或许哪天大明会亡,但是公德论一定会万古流芳。

大明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道德理论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尤其是皇帝带头立墨翟的雕像,还搞了五大堂,十大历局,导致儒学士的地位,正在急速下降,虽然仍是显学,但再不革新,迟早完蛋的火苗已经烧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