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用了早膳,就去讲武堂,今天有事要做,娘子歇息。」朱祁钰整理好了自己的曳撒。
都说曳撒是胡元的辫线袄演变而来,却丝毫不提,胡元的辫线袄,来自于金朝,而金朝的衣服大抵都来自于宋代穿着,翰林院有些翰林们,嘴里念叨着华夷之辨,说皇帝穿这曳撒不妥,不符合礼制云云,这衣服怎么舒适怎么来,非要分血统高贵与否?
就中原这地界,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都几千年了,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分得清楚你我?
朱祁钰来到了讲武堂,朝中文武都已经悉数到齐。
文官众多,从太子少师胡淡起,依次坐着兵部尚书江渊、吏部尚书王翱、户部尚书沈翼、左都御史总宪贺章
等,而武将则寥寥无几,只有英国公张懋,都指挥佥事、左参将赵辅。
赵辅曾经参与过正统十四年的京师之战,立下了战功、而后景泰二年参与了集宁、河套之战,景泰三年扈从皇帝亲征平叛,又在郡县安南之战中,立下了战功,赵辅屡次先登,身先士卒,和其祖上同样的悍勇,算是朱祁钰的铁杆拥趸之一。
赵辅是梁国公赵德胜的侄孙,赵德胜在胡元至正二十三年保卫南昌之战中,率军守卫城门时为弓弩所射杀,时年三十九岁,洪武二年起,赵德胜配享太庙。
赵辅和他的祖上赵德胜作战一个风格,悍不畏死,朱祁钰屡次提醒赵辅作为参将,你若是倒了,牙旗就倒了,军心就会涣散,更不能胜,赵辅才略微改了这种作战风格,但仍然是身先士卒。
赵辅有话讲:你皇帝德胜门前亲自冲锋陷阵夺旗之时,怎么不讲贵为天子,岂能轻涉险地?皇帝都不怕死,我们这些军卒将领难道都是怕死之辈?
之所有只有两位武将参与妙算,是因为朱祁钰的心腹都派出去了,武清侯、文安侯、昌平侯都在北伐的路上。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陛下威武!」
「坐坐。」朱祁钰示意所有人落座,才开口说道:「胡尚书啊,朕有一事,你也跟姚尚书说道说道,这选秀之事,搁置日后再议。」
兴安其实很想提醒陛下,胡淡是少师,不是礼部尚书了,陛下您自己个听听,礼部尚书胡淡对礼部尚书姚夔说话,别扭不别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