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笑着说道:「明日大军开拔,这夏盘营留下了两千军,等到大同府卫军前来协防,商学士勿虑,应昌这里不会有什么事,昌平侯这几日把周围打扫的很是干净。」
「这次绝对不会有人敢袭扰应昌了。」杨俊这些年沉稳了许多,他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商辂负伤完全是意料之外,作为大明唯一一个合法的三元及第,商辂在士人心中的地位极高,这次商辂的负伤,杨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朝中的御史们免不了要用这件事来攻讦他。
商辂对这里面的事儿,门清儿。他其实很想跟那群御史们说:战场之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大明儿郎多有斩获,也有牺牲,难道别人可以死,他就不可以死吗?
可惜他人在应昌,没在京师。
商辂对着杨俊颇为感慨的说道:「陛下发来了敕谕,惟愿华夷一文轨,此为文皇帝之遗志,亦我中原历来夙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辛苦了。」
杨俊眉头稍微皱了一下说道:「我就是有些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
商学士帮忙参谋一二。这惟愿华夷一文轨,华字在前,可是这夷字在后,这,这...我一个武夫,想说什么却说不清楚。」
「华夷一文轨,对大明自然有益,对草原诸部亦有益,我就是这个意思。」
杨俊是个读书的武夫,他无法表达完整自己的想法,只是笼统的表达了一番。
商辂却全然听明白了杨俊所言,提笔忘字商辂作为读书人那是常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商辂能理解。
商辂看向了窗外,这里一片破败,他颇为感慨的说道:「这应昌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在唐宋之时,一直是商贾来往要冲之地,这里也是格外的繁华,但是自从胡元入了中原后,这地方就变成了给瓦刺人放牧的夏盘营,马匪横行,便日益破败成了这般模样。」
「城墙被一次次攻破,马匪一次次的劫掠,人们都搬离了这是非之地,再无人在此聚集,人气渐渐衰弱,土地变得荒芜,每年为了这片水草丰茂之地,草原诸部打的你死我活,鞑靼势大,则鞑靼占据,瓦刺势大,则瓦刺占据,每年这里都要流很多的血,死很多的人,草木更加丰茂。」
「无论是朝野内外,还是大明上下,都是站在了大明的角度去思量草原上的事儿,但是从没有人站在草原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华夷一文轨,对草原彼此征伐的部族何尝不是一件益事儿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