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十月,大明皇帝和兵部尚书于谦在德胜门外,皇帝上阵夺旗,于谦更是在城外民舍,誓要与大明共存亡,大明皇帝和于少保,是抵背杀敌的战友,不是需要互相提防、互相暗算的关系。
大明皇帝这些年看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下西洋就官船官贸,说要倭银,就有人为皇帝披肝沥胆,可朱见深清楚,这朝廷中人才太少了,朝廷要做的事很多,人才总是不够用的。
「那个陕西行都司,现在该叫甘肃了,甘肃的柯潜,景泰二年的状元郎柯潜,军户出身,检阅边方九年有余,他不是挺好的吗?」杨俊心里也有个人选,那柯潜他也关注好久了,这赵北伐顺利的话,柯潜也能因为北伐之功,平步青云。
朱见深摇头说道:「吏部尚书王翱,在辽东任事十九年,还担任过两广总督,军务之事极为熟稔,若不是商辂,王翱王尚书要参赞昌平侯军务的,将军,您可是咱大明的昌平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之一,柯潜只是
七品给事中。」
「西北边事,兹事体大,重开西域乃是海陆并举之大策,那边不能轻易调动。」
杨俊为何要问一个乳臭未干的朱见深,虽然朱见深是沂王,可是杨俊可是陛下嫡系中的嫡系。
杨俊作为武勋,在一些事上,自然不能问,但是朱见深在临行前,大明皇帝还是对朱见深格外交待了一番,要朱见深不要因为自己是沂王,就在军队里摆王爷的架子,耽误了国事,皇帝只能秉公处置,朱见深在军旅,处处谨小慎微。
杨俊其实问的是陛下的意见,不是问朱见深的想法。
朱见深其实很能理解杨俊的犹豫,杨俊和他的父亲杨洪,从永乐年间到正统年间,再到景泰年间,见多了兴文区武的一大堆烂事,多少有些投鼠忌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身边没了文臣参赞,心里不打鼓才怪。
「那便是了,只要赢,都好说。」杨俊的目光看向了北方,应昌之后是一片大漠,过了这片大漠,便进入了瓦剌人的地盘,漠北。
而此时的哈尔和林的龙庭内,大帐之中,所有台吉都到了,包括了鞑靼部分的台吉,这些台吉以阿苏特部和喀喇沁部为首,麻儿可儿、孛来二人,便是他们的领头羊。
麻儿可儿长得非常壮硕,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小山一样,而孛来则颇为瘦弱,甚至有些格外的矮小,但他的眼神格外的阴毒,鞑靼诸部其实不怎么害怕麻儿可儿,惹恼了麻儿可儿,不过是打一架,惹恼了孛来,那就是惹了一条毒蛇,指不定什么时候窜出来咬你一口,就要了你的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