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没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2 / 2)

贪墨的现银只有十一万银,可是通过置换收受,这位知县事,控制了安陆县半数以上的棉纺,其累年收益比这十一万银多的多。

若是按照之前的《纲宪势要》去执行,只能没收他的贪墨银两,流放烟瘴之地。

按照现行的《纲宪势要》去处置,就是以十一万银去坐罪,先革职削官身为民,再按《户令》执行,这安陆县半数以上的棉纺,就可以以不立婚书纳妾为由,名正言顺的抄家了。权色自古不分家。

而户部提出的《户令》增补,其实也不完全针对势要豪右之家,大明太大,民间人太多,无父落户之事,朝廷就是想管也管不过来,主要目的还是限制掌控权力的官员,官员人数就那么些,管的过来,更能管得住。

这也涉及到了在万恶的封建制下的基本政治原理,只要能管得住上下两张口的青天大老爷们,那吏也好,势要豪右也罢,也都管的住了。

所以这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在评断功过的时候,吏治,向来是重中之重。

没有吏治,再好的政令,都会被执行的一塌糊涂。

「朕曾观通惠河闸口放水,发现一件趣事,这河床之内总有突兀之处,这闸口放水,水至,先淹没了低洼之处,而后水势渐缓,才慢慢淹没这些突兀之处,上善若水,水如此,国事亦如此,大明这几年走的很快,这水漫过了低洼处,这突兀的地方,变成了需要攻克的地方。」朱祁钰说起了自己在朝阳门的五凤楼看到的感悟。

这突兀之处,便是攻坚之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定会有问题,而朝廷的职责,就是解决问题,更加明确的说,便是解决和调和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若是无法解决和调和,便是失道天下。

「陛下所言有理。」户部右侍郎萧镃俯首说道,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情,都仿佛在说,陛下原来

知道,只要发展就会有问题。

怎么样就不会有问题了?万世不移,一成不变,没有发展,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其实在一些朝臣,陛下就是在自找麻烦,按照他们儒学士崇古的那一套,这些麻烦的、棘手的事情,便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那么快的发生。没有变化,就没有变数,便没有麻烦,皇帝也不用劳心劳力的去解决这些因为改变而衍生的问题,安心享受权力,享乐即可。

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累够呛。

朱祁钰继续说道:「那么这次冬序将至,要做的事其实只有一件,以实为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