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蛋!老子明明就是老司机啊!上一世,童建国15岁就会开车了。虽然没驾照,但开的是爷爷或老爸的豪车,上路时也没人敢找他麻烦。这一世,车技依然在身,只是依然没驾照,更没有豪车可开。但这会儿的交警很少。也就市中心的繁华路段偶尔会有。他们管得也大多是行人。物质贫瘠的年代,当然以车为本。要是哪个人一不留神把车子撞坏了,把他卖了都不够买车的。可三辆车子怎么弄回来呢?三辆车子,姚厂长派一个司机,童建国开一辆,还少一位。而且,这一位司机最好就当做罐头厂的常驻司机。童建国手里的这两个小集体企业短时期内想找固定的司机基本没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用。童建国发动职工四处打探一番。两天下来,长期借用的司机没找到,短暂借用的倒是有一堆。借用一天给8块钱,对一个月只能赚四五十元的各位司机来说,那也是相当大的诱惑了。“好好挑一个,找人品好的那种。”“不好找啊。”司机中想找人品好的属实不易。“从转业军人中找!”因为自己老弟是转业军人,童建国天然地对军人这个身份有好感。王凯旋王胖子也同样对军人有好感。他寻摸半天,总算找到一个转业军人。“这个老胡感觉应该不错,比咱们高了三四届,在部队学的开车。”“好!就叫他来吧。”叫过来聊了聊,果然还不错。老胡在玻璃厂上班,三十五六岁,有三个孩子。最近两年,玻璃厂不景气,各个岗位都人浮于事。老胡他们司机们也略显冗余了。没事的时候,他就想出来赚点外快。定下来之后,童建国就领着老胡往盛京来了。姚厂长在盛京这边已经打点好了。先把他们自己的4吨130提回总厂。再让司机过来帮童建国开车。两辆4吨130、一辆2吨130一共花了21万5千元。打点汽车贸易公司的钱也都是总厂出的。车子提回来都已经是下午了,开回蓝城恐怕就得晚间行车了,路过许多偏僻小路会有诸多不便。就在盛京歇息一晚,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路。童建国开着2吨的130,老胡和总厂司机各开一辆4吨130。三辆车一字排开,童建国打头阵,浩浩荡荡地回到蓝城了。给老胡结算后,童建国陪他在厂子里转了转。“老胡啊,我们厂子有点小吧?”“嗯,虽然不大,但感觉你们厂子蒸蒸日上,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哈哈哈哈,老胡真会形容。”“跟你们厂子比,我们厂子就像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既然如此,长期借调到我们这里如何?”老胡叹口气不言语。“咱们这小厂虽然不大,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在咱们全市应该没有几家能比的上。”老胡点点头:“俺知道。关键我们厂子那些当官儿的不太好说话。”“不好说话?是想吃杂亩地儿吧?”既然老胡也有意向长期借调过来,童建国就找人帮他疏通疏通。正好仇红的连襟跟玻璃厂的领导能说上话。厂子就拿出200元上下打点一番,把老胡借调过来了。这其实是多赢的局面。老胡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依然在玻璃厂。箱包厂这边每年给玻璃厂出500元借调资金。玻璃厂依然给老胡发工资,但不发奖金。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有奖金。箱包厂这边不给老胡发工资,但给他发奖金。当然,老胡在童建国这里是比较忙的。箱包厂、罐头厂两边跑。“忙点好,省得整天闲的五脊六兽的。”“也不能太忙了,顶多半年吧,就会让你轻省点。”童建国则无照驾驶,抽空开着那辆两吨的130。就相当于箱包厂的小轿车了。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会儿的交警虽然检查不严格,但不出事故还好。要是出了事故,童建国这样无照驾驶也会惹来大麻烦。去年,童建波刚上班时,童建国答应将来弄小轿子给她开。眼下,应该第一个考虑让她学驾照。可她怀孕了,这事儿就得作罢。因为这会儿学驾照实在是体力活儿。“大奎,你想开车不?”“想啊!想啊!做梦都想呢!”当年下乡时,大奎就挺手贱的,没事儿就爱鼓捣盟里的拖拉机。“那个,还有没有名额了?”王胖子讪讪地凑过来问。“有也没你份儿!”“为啥?”王胖子急了。“你说为啥?”王胖子顿时萎了,缩起脖子:“那啥,我以后会好好表现的……”“我再考虑考虑吧……”实际上,童建国这次准备三个学车名额。王凯旋、马奎都在名额之中。另一个就是他自己。王凯旋和马奎都得实打实的学。这会儿学车之所以长达半年之久,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主要因为,学车不仅学的是开车,还得学修车。这个时期的国产车质量都比较差。开到半路坏掉是经常的事。要是司机不会修车就麻烦大了。童建国就不用实打实地学了,反正他会开车,只需要混个驾照就好了。再说,童建国哪有时间啊。身为厂长还得每天屁颠儿屁颠儿地送货。连赵君都不乐意了。“人家都三天没洗头了。”“三天不算长嘛,南方人都说咱们东北人两三个月洗一次澡呢。”“哼!埋汰人!”临时厂房搭建好了以后,箱包厂的产能又扩大了一倍,勉强能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了。眼下,箱包厂有100多名员工。等年底前正式厂房搭建好了以后,就可以增加到200名员工。罐头厂目前有七八十名员工,等厂房扩建完成后,就得再增加四五十人。随着产能的提升,童建国现在考虑给罐头厂来个正式的广告了。“老温,你觉得咱们箱包厂该在哪里打广告?”“俺又不读书看报……”“那也会接触到某些媒体。”“要不咱再到辽省台打广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