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通胀年代(1 / 1)

重返激情年代 白鹤梁 2110 字 2022-10-29

(男主角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准备开机了。春节后,也重新开机了,不过却遇到一点小麻烦。刚开机没几天,童建国就到片场来探望。李翰祥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怎么了?老哥。”“春节过后物价涨得太吓人了!”“怎么吓人了?”“猪肉都5块钱一斤了!”“啊?”童建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并没感觉到眼下正迎来通胀高峰期,而且相比江浙地带,辽省地区还能稍微好点。“这个……是够吓人的。”80年代以前猪肉才几毛钱一斤,最近几年也顶多一两块钱。问题眼下的工人们,效益最好的单位一年也不过拿个两三千块钱。像童建国名下的企业,工人干部们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4000多块钱。关键猪肉是标杆儿。猪肉涨到5块钱了,其它东西就跑不了了。童建国记得80年代初坐飞机时,飞机上免费供应茅台酒。最好的茅台也不过十来块钱一瓶。眼下都涨到200多元。连17寸的彩电都涨到2000元了。这通胀的幅度可想而知。所以,李翰祥担心的并不仅仅是猪肉的问题。它牵涉到服化道、人工等等诸多方面。“哎呀,老哥啊,你想那些没用的干嘛。当初不都跟你说了吗?咱拍这电影就是为了到国际上拿大奖,增加点猪肉的成本怕啥?”“唉,何止是猪肉啊。600万成本已经够高了,可眼下看起来700万都打不住呢。”“钱的事儿不用你考虑。你身为大导演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好吧。”童建国以前说不指望票房,就想到国际拿大奖,其实有开玩笑的成分。因为拿大奖是运气的事儿。同样拍末代皇帝,人意呆利导演拿了奥斯卡,李翰祥连根儿毛都没拿到。除了技术、审美原因,文化差异也是重要一环。李翰祥都这把年纪了,想让他补课,恐怕还不如老谋子麻利。童建国还是指望多多少少卖点拷贝,要求不高,只要本儿回来就不错了。眼下看起来这也不能指望了。好在还有电视剧。无论如何都能帮电影找补回来一部分。通胀自然也影响到其他几部剧。像正在筹拍的电视剧,准备续拍的,已经将要完成第一轮拍摄的。不过,这些剧都没有外籍演职人员。增加的也只是服化道、吃喝拉撒的费用。至于酬劳,童建国的剧比别的剧酬劳已经高出一倍不止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谁敢找事儿,就直接侍候!没过多久,通胀的事也影响到童建国名下的企业了。两大集团从上到下每天议论的都是今天抢了啥,明天该买啥的。两大集团的员工们工资都比较高。物价再涨对他们生活质量也不会造成太大改变。最重要的改变是手里的钱不值钱了。1988年的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是7点几。可1988年的通胀率高达百分之十八左右。也就等于你100块钱在银行放着,一年后就变成90元了。这会儿的人经历太多的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放屁拿手抓的事儿,不像后那么淡定,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掀起阵阵躁动。要拿个人来说,这其实算是一种创伤后遗症。童建国身为过来人当然心理健康,而且知道世界总会越来越好,最不济也是螺旋式上升。别说普通工人了,刘清涛、高岩他们这些老同学也有点慌。人呐,就是这样,越有钱,越无法忍受钱财的损失。身为预言家、能看透未来若干年发展方向的先知,童建国不得不给大家来点定心丸。五一前,童建义、刘清涛分别把两大集团以上级别的职工召集起来,给他们开会。就在红星集团大会议室里,满满登登一屋子的人,起码有七八十号。眼下,两大集团已经进入“圣阶多如狗,至尊遍地走”的阶段。两大集团的员工们按照职务以及贡献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技术人员等级从,管理人员等级从。这些人的年收入少则七八千元,多则十万八万。穷老百姓都不慌,你们慌的什么劲?大家刚一坐下,童建国就劈头盖脸问道:“谁家没有彩色电视举手?”结果没一人举手。“谁家没有冰箱?洗衣机的?”结果,也只是一两个人举手。不过,他们并不是买不起冰箱、洗衣机,而是不习惯用。“既然你们家里电器都不缺,还跑去抢彩电、抢冰箱干什么?”“哈哈,那个……”“钱毛了嘛……”“听说啥东西都要涨价。”“电器不是能保值吗?”“钱毛了跟买电器有啥关系?你100块钱存银行,钱毛了,你好歹还剩90块钱。可你买了电器有啥用?将来还能卖出去啊?”“也是啊……”“可电器它不是越来越值钱吗?用几年再买说不定还能赚点。”“脑子进水了?2000多块钱买17寸彩色电视机?这么跟你说吧,再过三十年,2000多块都能买70寸的电视了!”“不会吧?70寸?那往哪放?那不赶上电影院了吗?”“爱信不信!反正你们记住一件事,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工业品也会越来越便宜。”“嗯,有道理啊。”“再说了,钱贬不贬值,跟你们有啥关系?你们口袋里才几个子儿?”“哈哈哈哈!”“天塌下来有大个儿顶着,你们着什么急?”“对,咱们这点钱,跟童总比,不就是毛毛雨吗?人家不着急咱们着什么急?”话虽如此,童建国还是给大家出了几个保值主意。首先是买股票。金杯股份的股票还有一大半没摊派出去呢。大家宁愿买国库券也不爱买股票。因为这玩意不返本。像童建国他们当年买的天桥股份,返本又分红,还给利息。那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所以,愿意跟着童建国买金杯股票的也不算太多。再不济就买国库券,或者买金银首饰。这会儿金银首饰放开销售了,已经涨到五六十块钱一克了。恐慌情绪四下蔓延,越辟谣越没人信。因为老百姓不是瞎子,涨没涨价,自己没看见啊。瞪着眼说胡话,谁要信谁是脑残。赵君也急吼吼地买了一大堆金银首饰。先是给女儿买。什么脖子上戴的,手指上戴的,手腕上戴的,脚脖子上戴的。接着又给儿媳妇买,还有未来的孙子孙女。给童建国买了30克的那么个大戒指,就跟皇上戴的扳指一样。童建国也不阻止。反正也不差钱儿,就让她折腾好了。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