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人生如戏(1 / 1)

重返激情年代 白鹤梁 1762 字 2022-10-29

(电视剧去年年初就已经制作完成了。放了一年,到90年年初时,终于在各省电视台播出了。唯独没在央视播出。其实,童建国有点过于小心了。电视剧版跟电影版差异还是很大的。电影版还带着“伤痕文学”的味道,也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同时有着40年代以前老知识分子的那种矫情的感觉。电视剧更多的是年代剧的味道,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动不动就撒点狗血,坏人受到的也是比电影更大的惩罚。电视剧刚一播出就引来专家教授一片狂吠。他们指责的焦点就是电视剧缺乏批判性,对严酷年代缺乏深刻认识。好在原导演谢晋他们很支持电视剧。他们都觉得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跟电影还是不同的,得考虑老少咸宜。再加上观众的强烈支持,专家教授们才渐渐闭嘴了。不管专家教授们怎么批评剧情,对于演员的表演他们却无话可说。电影版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文和刘晓庆。刘晓庆演得确实不错,但外形跟小说描述的豆腐西施那种外貌有一定差距。姜文演得一般,外形跟小说描述也不符。电视剧版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道明和乐韵。陈道明自带知识分子气质,只需要把“围城”里方鸿渐的感觉拿出来那么一点点,这个角色就活了。至于乐韵,最起码外貌比刘晓庆符合小说描述,哪怕落魄、哪怕蓬头垢面都是美人。乐韵太年轻,按正常情况看,她无法更好诠释这个角色。不过,这两三年乐韵经历过选角失败、流落香港等人生经历,人也变得成熟了,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到位。去年,陈道明就因为拿了个金鹰奖视帝。按照那些人和稀泥的尿性,今年肯定没他了。不过,乐韵的视后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这会儿,电视剧也制作完成了,电影也开始进入补拍以及后期制作当中。崔新却有些忧虑。“鬼子跟着西方世界走,也开始抵制咱们了。电视剧恐怕不太好卖啊。”“啊?文化产品也算吗?”“那当然了。”最近这段时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红塔罐头。因为,这会儿红塔罐头至少有一半的产品都出口欧美。而且,为了迎合欧美严苛的检验标准,红塔罐头厂各种生产流程、管理设施越来越严格,成本水涨船高。如果不出口的话,在国内就没什么竞争力了。童建国倒挺淡定:“等等,再等等!”因为今年下半年就要召开亚运会了,这是一次提升国际形象的大好时机,到时候情况就会有所转机。从1988年开始,童建国就帮本山老弟联络上春晚的事。本山老弟很努力,接连三年往上递节目。到1990年春节时,终于有一个小品被选上了。本山老弟眼下在东三省已经很出名了,这个小品根本都拿不出手,可到了央视一播放,还是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播。王景愚的哑剧,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但说老实话,他们的那些东西都比较舞台化,缺少生活气息。尤其陈大师的那些小品,绝大多数都不是原创。吃面条那个是根据电影学院的作业再加工,其它几个小品像“警察与小偷”、“万国运动会”等等都是根据小说等文艺作品改编的。有的甚至涉嫌剽窃。丫还嘚嘚瑟瑟地要什么版权,简直贻笑大方。人本山老弟的小品才真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作。这个年代,在这个圈子里,飘起来的人并不鲜见。童建国的两个长寿剧、,年年都在拍摄着,眼下一个到了第四季,一个到了第三季了。好一点,基本都是固定班底,讲述长线故事。则是单元剧,每几集或者十几集一个故事,所以需要大量的演员。而且,按照童建国的要求,电视剧的取材不限于小说。像同时期的纪晓岚的,唐传奇的,两晋时期的,还有明清的各种神魔小说等等。春节过后,剧组在首都开拍几集“花仙子”的剧集。正好童建国也在这边跟央视的人攀谈“三国”事宜,就过来探一探班。这几集戏在大观园里拍摄,童建国正好过来参观一下。在导演助理陪同下,童建国穿过回廊正往片场走,老远就听到一阵争吵声。“啥情况?”助理有些尴尬:“应该是导演跟晓旭……”“就演林黛玉那个?”“是啊。”“那不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女演员吗?”“德艺倒是没问题,就是有点爱较真儿,唉!”童建国来到片场一看,果然是晓旭在跟导演掰扯。导演是胡建人,吐词不清,性格也比较内敛。晓旭是辽省人,天然具有摆呼的能力,再加上扮演黛玉以来,她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强大了,导演哪能掰扯过她。原来,他们争论的焦点就在改剧本。晓旭说:“这个角色不可以损害黛玉的形象啊。”导演说:“没有损害啊……”“您看这几句台词,还有她上茅房拉屎,都不符合黛玉的形象。”“黛玉也得拉屎啊……”片场改剧本这是影视创作大忌,很多人民艺术家都犯过这个毛病。可在童建国这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看见童建国过来,晓旭挺高兴,主动打招呼:“老乡来了?”“嗯,有事咱们到屋里谈。”导演安排一番,让执行导演过来拍一些小角色的戏份,然后和童建国、晓旭一起来到屋里。童建国看看晓旭,看看导演。“能把生活带入戏中是好演员。”晓旭欣喜不已:“谢谢童哥夸奖!”童建国点点头:“但是,把戏带入生活就是个蹩脚演员!”晓旭顿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我只是,我只是……”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