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董事会决议,华昊控股决定收缩信息化业务,同时开辟新业务—新能源车辆销售。林昊想了很久,还是觉得让张成杰负责新业务最为合适,正式公示前,他把张成杰单独叫到办公室,两杯清茶,一番长谈。当天下午,华昊控股第2022118号文公布: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正式筹备成立华海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张成杰同志为筹备小组组长,负责华海公司的前期各项筹备工作,直接向董事长林昊汇报工作。免去张成杰同志信息化业务副总监的职务。以上内容,即日生效。公示一出,公司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涌动,一时间人心浮动。第一个来找林昊的不是杨逍,是蔡洋。他在汇报完例行工作后,向林昊提议了华海财务经理的候选人-毛海岩,这个人蔡洋之前多次在林昊面前提起,是他的得意门生,据说从当年校招进入华昊,一直深得蔡洋赏识,悉心培养,这次成立华海,他也希望为毛海岩找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天地,才在第一时间来找林昊推荐。蔡洋前脚刚离开,后脚行政总监黄建武又来了,同样的流程,同样的目的,他推荐行政部的杨娜出任华海的行政经理。林昊这个人一向重感情,对于这种推荐不会拒绝,但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只是告诉他们,最后的决定权在张成杰手里。之后的几天,陆陆续续有人向他推荐人员,他也都如此处理,有件事他很奇怪:杨逍一直没来找他,甚至连一个电话或微信也没有,平静的出奇。第三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上午主动给杨逍打了个电话,约中午工作午餐,他不想让杨逍觉得,调走张成杰,是在有意削弱信息化业务的力量。十二点十分,杨逍来了,出乎意料,杨逍很平静,不仅没有他想象中的怒气,甚至还有些意气风发。他给杨逍沏了一杯明前茶,杨逍端起杯子,闻了闻,“好香!好茶!”因为是刚沏的,茶叶还没泡开,所以杨逍又把茶杯放回了茶几上。林昊把一份盒饭推给杨逍,自己也打开一份午餐,取出一次性筷子,慢慢的刮着毛刺,问道:“老杨,这次把成杰调走,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吧,这儿就咱俩,有什么怨言就冲我来。”杨逍呵呵一笑,也抽出筷子,慢慢刮着毛刺,“不敢,我是公司的员工,服从公司的规定是我的本份。而且我觉得成杰调走,对信息化业务不一定是坏事。”“噢!”林昊停下伸向餐盒的筷子,疑惑的看着杨逍。杨逍夹了一块青笋肉片,放进嘴里细细咀嚼,慢慢说道:“这半年来,因为业绩下滑的问题,我和成杰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上的分歧,是越来越大,不光是我们焦灼,员工们也倍感迷茫无所适从,现在这份公示一出,反而尘埃落定,大家可以专心干活了。当然,成杰去了新的岗位,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原来他是这么想的,林昊的心中有了思量,旋即他又开始有些担心,,杨逍把张成杰的离开看成是异己的排除,那接下来他就不会对公司要求信息化缩减成本的事情真正上心,甚至会认为这是公司对其经营思路的认可,那就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驰了,信息化是一定要做调整缩减的,这种思路一定不能改变。想到这里,他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说道:“老杨,成杰走了,信息化缩减的担子就要落在你身上了,你有什么想法,咱俩随时沟通!”杨逍明显没想到,他会这么快重新提起缩减的事情,吃饭的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虽然目前的现状也让他十分头疼,但是他不认可林昊、张成杰的“悲观”思路,当然他也不认为现在就要踩“刹车”,困难是暂时的,这就是他的想法。林昊的话,让他突然醒悟,缩减是不可阻止的了,心里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回答道:“减是要减的,我觉得节奏不能太快,操之过急容易造成团队的动荡,三季度,我计划缩减5%,四季,再缩减10%,到了明年,再看具体情况,做下一步规划。”林昊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开始和他拉家常,因为午餐是定制的快餐,一会儿,饭就吃完了,秘书进来把餐盒收拾走了,他们俩个继续边喝茶边聊着,突然,林昊问杨逍:“老杨,你知道,信息化这块一年费用大概多少吗?”杨逍一愣,开始在脑海里搜寻那个数字,奈何印象实在不深,只好实话实说:“记得不太清楚,大概1、2000多万吧!”“2360万,人员成本1800万,其他费用560万,这还不包含分摊的房租、水电等。老杨,你多久没有新项目签约了,8个月!”林昊目不转睛的看着杨逍,一字一顿的说道。杨逍只觉得脸皮发烫,身上冷汗不停,虽然知道信息化业务的情况不佳,但没想到已经这么严重,但林昊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应收账款有8000万,其中有3200万是运维款,运维期短则一年,长则十年,最后的净收益无法确定,但同时还有4000万的应付款,而且都是当期的。而目前信息化的储备商机是1.3亿左右,根据历史数据,转化率在在35%,可预计的签约额就在4550万,全部按25%的毛利润率计算,毛利润1137万,还不够你9个月的人工成本。老杨,你看我算的有没有问题?”杨逍低下了头,没敢迎上林昊霸道的目光,“林董,我明白了,我坚决拥护董事会的决定,尽快制定缩减计划给你。”林昊看着他这个样子,不由心又软了,目光也柔软了下来,伸手拍了拍杨逍的肩膀,“老杨,不是我逼你,形势比人强。咱们民企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顺应市场而动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林昊办公室出来,杨逍脑袋还是嗡嗡的,既感觉被套路了,又感觉羞愧,本来想回办公室,想了一下,还是拐去了财务部。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履新之后的张成杰,还没有来得及烧这“三把火”,就先疲于应付各方各面的人员请托,基本都是要塞各种人员进新公司的,这种情况是他始料未及的。除了财务总监蔡洋推荐的毛海岩和行政总监黄建武推荐的杨娜,由他直接以请调函的方式,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其他的人员,他都让准备相关资料,交给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按正常流程进行筛选推荐,而这些事情竟然花了他三天的时间。第四天,他到公司后,没有去他的新办公室,而是去了杨逍的办公室。见到突然来访的他,杨逍明显有些惊讶,不过还是客气异常,给他泡了一杯自己得意的普洱茶。“成杰,我还没去恭喜你,你倒先过来了。”“杨总,你说的哪里话,本来就是应该我早早来给你辞行的,但因为任命突然,耽误了几天,今天才来找你呀,失礼了!”张成杰接过茶杯,放下桌子上。杨逍一笑,“你现在也是一方诸侯了,咱俩是平级,以后别这么见外了。说吧,有什么事,我能帮上忙的绝无二话。”张成杰诚意满满的说道:“谢谢杨总,我今天来,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向你辞行,在信息化业务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候离开,还请你见谅!”杨逍笑着摆摆了手,示意他多虑了,见他如此表态,张成杰继续说道:“另一件事,我是想你表个态,我绝不会从信息化业务挖任何一个人去新业务公司。”此话一出,杨逍的脸上笑容不减,同时对着张成杰重重的点了点头,看到他的这个表情,张成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庆幸,虽说他现在调离了信息化业务,但是大家还是在同一个集团做事,多个盟友,没有任何坏处。接下来,双方的谈话明显真挚了许多,共同回忆了并肩作战岁月,也互相祝愿彼此未来的前景。一个小时后,杨逍一直把张成杰送到办公室门口,双方才依依惜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