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上岸后无比向往组会。但是有个现实的问题,所有有关进步的行动,我们都不爱接触。莫言说过:“我写书,是为了赚钱,努力是为了以后不努力”每个人在建设宏观的角度上,我觉得自己得给自己留有一份爱好。上岸后,看遍了b站的无数博主的心里路程,说要不要提前找导师,导师选不好会怎么样。加上这几年网上频频报道,有关研究生导师压榨研究生的新闻,让人很是着怕。所谓提前找导师,就是怕导师提早压榨,所以尽量后面选。但如果滞后,那么压榨的老师可能会留在最后,你可能被迫“双选”。所以选还是不选,真的很难抉择,也有的同学选完之后立马进组做项目,写文档;也有的老师有着强烈的原则,绝不会以让学生提早转变思维的噱头,让其好好享受最后的假期。但,我想所有人的想法是,早选有的选,晚选没的选,宁自己前面让压榨,而不能后面压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隐藏的说,我就是这样想的。在调剂成功的一周,我就发了好多邮件。可,没被人选上。没办法,加上一志愿的事情,有点摆烂了,碰运气双选吧。如果,运气好的话,碰见一个忙的老师,那我好好学老师的课题。反之,我就继续研究我的单片机,发展爱好。摆烂,去打王者。摆烂,去打战地五。摆烂,开挂去打战地五。……终于于前天,我的那个学院师姐问了我一嘴,导师确定了吗?我,没,让人拒绝了她,为啥我,一堆已经定的,名额也没了她,那看看别的老师,q老师,t老师,w老师……我,吓人啊于是我联系了田老师,在等待田老师的时候,发给了马老师。……然后就就进去了。马老师每天发有关深度学习的知识,也发些常识。感觉平安无事。但今日,群里的一个管理员,发了一个腾讯会议的链接,没有文字通知。好家伙。研究生就怎么直接吗?不说什么事儿吗?还是已经习以为常了?果然等到了2点半,我进去。那个管理员问了一会,我有关本科的专业,以及我对python和java的了解程度。然后我就挂了那里看,他们是如何进行的。看完后我觉得,我还是能听懂大概的。可,现在的研究生,是站在肩膀上创新,还是更应该自己创建一个肩膀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