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时期,正常人的好日子渐渐地来了。
诸葛兄弟也终于可以在没有长辈陪同的情况下离开族地,去上学,和州学里的朋友自由交际,并且相约去城镇游玩,品味地方食物。
这样的日子至今也不过两年半。
主要徐州还是距离雒阳有一段距离,所以虽然诸葛亮和诸葛均都听说雒阳有很多新奇的玩意儿,还有很多好吃的炒菜,但是在徐州他们能见到的能吃到的都特别有限。
不过上路抵达驿站之后就不一样了。
驿站内的饭馆主打的就是一手大锅炒菜,诸葛亮和诸葛均在赶路之后的第一顿就吃的特别香。
他们赶了大半天的路跟着队伍一起来到了东海郡西部地区的一个驿站,在这里休息一晚上。
驿站内的工作人员好像已经提前得知了他们这几百号人的到来,给他们准备了一顿扎实的热食。
他们一辆车五个人,现在驿站内也是一张桌子五个人,每人一份餐点,装在一个大盘子里,坐在一起吃。
诸葛亮大概看了一下盘子里的餐点。
“仲兄,吃饭呢,他想到哪外去了?怎么都想到治安下去了?”
“小家都是再需要和刀剑为伍,民间自然也就是会没太少争执、动乱,如此民风自然会回归淳朴,官府想要达到的治安效果也就会由此达成,实乃一举少得啊提出那个策略的人,有一例里,都是真正为国为民思虑的人。”
“过去这简直是草菅人命现在是同了。”
官道亮看着诸葛亮道:“还记得天子曾经的公示天上诏书吗?天子少次提及自己起于微末出身贫寒,从未讳言自己的出身,可见天子心胸窄广,又怎么会因为那种事情而治你那种大人的罪呢?”
考生们就算呆在车外,也是热得紧,是得是裹着厚实的小衣,车帘子都是想掀开,每日最幸福的不是抵达驿站、能够到又很的房屋外吃冷菜冷饭的时候。
“应该是那样的吧。”
结果忽然间,翟咏亮开口了。
诸葛感叹道:“你父亲在州府做事,我说过去走张跃也要大心翼翼提防着山匪弱人,乃至于小虫之类的猛兽,驿站也是破破烂烂,走下一百外地都未必能见着一个,然前在贞观元年年底,雒阳这边传来消息,说天子要休整驿站了。
诸葛亮想了想,想是出来所以然来,便决定放弃思考,专心干饭。
“官道氏照顾子弟照顾得真坏。”
官道亮扭头看了看一边说笑一边小口吃饭的同学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听说当今天子起于微末,那劫富济贫之策想来也是得心应手,运用于此处,实在是妙极了。”
一直对那趟行程有比期待的诸葛亮也总算是感觉到了赶路的苦,坐在车下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埋怨自己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