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光武中兴,征召结束(2 / 2)

本部大兵和汉旗兵,靡费甚多,加上新增三十万绿营,军费直线上涨。

而造船耗时日久,同样需要国库倾力支持。

好在光武五年、光武六年,南朝没有任何动作,那南征要不就算了吧……

毕竟南炎“不思进取”,毫无北进之意。

很快,为了不影响国族的福利待遇,造船计划沦为纸上空谈,三十万绿营兵发不起饷银,快速沦为废物一流。

光武七年,在周柏的亲自督促下,水师各类运兵战船达到上千艘,一次性运输兵力可达五万之众。

光武八年,耗时日久的马政大放光彩,新购买和培育达到要求的战马增至四万匹,骑兵军团达到三万骑。

光武九年,在长期安定的休养下,大炎国力达到顶峰,整体气运显现赤红。

周柏没有选择全军布武,依旧选择精兵政策,三万羽林军在国运加持下,半数军卒武道修为臻至后天境。

称帝的第十个年头,也就是光武十年五月,他下令举国北伐。

忍耐十年,必然要一朝就竟全功,驱除鞑虏,光复大炎全境。

五月五日,娄晋鹏率前锋五万大军渡江成功,鞑靼沿岸防线早已被探知实情,一击即溃。

五月七日,前锋狂飙突进,攻取北岸所有渡口,周柏率中军十五万安然过江。

五月中旬,鞑靼长江驻防将军似是终于反应过来,集结五万骑兵,十万绿营据守江淮重镇。

只是和大炎十年磨刀积蓄不同,鞑靼在北地的这十年,只是空度时光。

从贵族到军兵的腐化,已经使得这个曾经强大无比的军事集团,千疮百孔,毫无战力可言。

一系列坚城基本上守不过三天,人家光武皇帝可是再度重申了奉天讨胡檄。

“凡在汉胡苟被逼胁,但已事降服,皆大赦勿有所问。其在俘囚,若变形革面,愿归农牧,亦大赦勿有所问。其有挟众称戈,稍抗颜行,杀无赦;为间谍,杀无赦;故违军法,杀无赦。”

现在投降还不把你当汉奸,投得晚了,不仅杀无赦,更要“青史”留名,遗臭万年,子孙后代永远抬不起头。

五月底,经过数日强攻后,鞑靼重兵屯驻的核心城市宜城被破。

他们想守,但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太差,一品驻防将军战死,城内万余反抗的汉鞑军兵被屠。

另外投降的两万驻防真鞑兵,被周柏编入前锋,令其开路。

此后整个六月份,北伐军就再没遇到过多阻碍,北上之路畅通无阻。

沿途百姓喜迎王师,驻防军兵望风而降……

鞑靼赖以立国的骑兵军团,居然只在宜城见到过。

至七月九日,江淮尽复,大炎北伐军的兵锋进入海右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