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天人投靠,科举祭天(2 / 2)

这使得整个安北国,都处于严谨法度的笼罩下,侠以武犯禁不复存在,肆意妄为的修士也一时绝迹。

那些仗着武力招摇过市的武夫,变得老实本分,高高在上的修士们,甚至特意购买安北国临时法典全文背诵,反正以他们的记忆力轻轻松松。

毕竟谁愿意犯法后,被一群凡人折辱呢?

当然,有部分散修、民间武夫受不了约束,选择离开安北国。

但大部分超凡者,都舍不得如今安北国蓬勃的气运,在这方土地上修行,突破境界都要容易些。

真要有什么恩怨需要了断,大可向官府申请见证裁决,武夫上擂台,修士往郊外斗法。

不过,现下安北国最受人关注,也是最热闹的大事,不是龙虎入法,而是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

此次科举,只分为三级,县试童生、郡试秀才、安都举人。

伯国的体量养不起真君,同样也养不起太多进士,而且在周柏几番搜罗后,三郡的进士之才早已入朝为官。

安北国的科举,并未对历代流传下来的模式有过多改动,都是文气和气运并举。

真有才华者,以文名第一,便可越过气运限制,强行取中。

这样少数的气运亏空,朝廷也能供得上,不至于影响整个体制的气运流转。

气运强盛者,可以反哺体制,更关键是,他们未来的路途,大概率要比气运薄弱者走得顺畅,走得更远。

从一个朝廷,一个体制的长远角度看,加入气运筛选一关,是非常合理的,科举始终是一个限额的选拔性考试。

前两级考试在周柏回归后,已经由地方陆续完成,全国三郡十八县一特区,共取中五百五十名童生,一百名秀才。

这个录取人数相较于大旭,曾经给予三郡的名额,是偏多的,算是周柏给愿意入仕读书人的恩典。

在乱世,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很多家族都不愿意子弟出仕,免得等另一个统治者上台,牵连家族。

眼下愿意参与安北国科举的,心里肯定是认同周柏这个君主,他们相信安北国的未来。

所以即使增加名额,气运支出会大增,周柏也愿意多录取一些志同道合之人。

本来就是一切从简,说一声恩科也不为过,按道理三级考试怎么也不会在一个月内考完。

二月二日,本次科举的最后一级举人试,于国都安都城举办,由礼部尚书印慕亲自担任主考。

一百名新秀才参加举人试,另有一百二十三名前朝秀才也获得考试资格,总计二百二十三人参考。

这次举人试,诗词分数占比下调,策论和道经占据最大比重。

策论考实务治国,道经则侧重于入道修炼方面。

如今在周柏的气运控制下,哪怕中枢重臣也能再度重启修行,更何况这些预备役官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