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民又道:“罗杰,我不希望你为难。帮理查德出文集肯定不赚钱,但我绝对不会让你赔钱。”
罗杰·斯特劳斯连忙说道:“林,你误会了。如果我决定出版他的文集,那一定是在商言商。伱看这样怎么样……”
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在米国是出了名的难卖,出版社基本是出一本赔一本,所以这些年时间里,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尽管时有出版,但基本靠的都是朋友的帮忙。
而且印刷量都很低,大部分只有几千册,卖的也不好,很多书最后卖不出去只能送到二手书店,供那些喜欢淘书的文学爱好者拣选。
如果真的要替理查德·耶茨出文集,罗杰·斯特劳斯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营销方案。
手里捏着电话,他瞬间便想到了电话那头的林为民。
“中米两国伟大作家的世纪友谊”。
罗杰·斯特劳斯不愧是营销鬼才,转瞬之间便想到了一个充满创意的宣传点。
他打算利用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交往经历和理查德·耶茨在生命最后向林为民“托孤”这件事作为卖点,来推动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售工作。
林为民听完罗杰·斯特劳斯的想法沉吟良久,想了好长时间,最后说道:“有这样的宣传点,文集就能畅销吗?”
“不一定畅销,但以我的经验热卖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而且肯定超过理查德·耶茨以往作品的销量。”
“好吧,那就按你说的来。”
罗杰·斯特劳斯毕竟担了风险,现在既然想出了办法,又是诚心帮忙,自己再矫情就有点不合适了。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林为民接到人艺的电话,说于是之要退休了,打算给他办个欢送宴。
林为民有些恍然,一晃于是之都要退休了。
第二天傍晚,林为民来到人艺。
欢送宴是在人艺食堂办的,这是于是之的要求。
自85年以后,原本如火如荼的话剧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几年时间便一蹶不振。
这几年全国的话剧团的日子都不好过,燕京人艺作为国内话剧界的门面效益还算可以。
毕竟有那么多的经典剧目,始终可以吸引一批死忠观众。
但这种效益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原来人艺的演员们每个月有工资拿,有演出补贴拿,时不时还要去外地、甚至是外国交流演出一下,收入不菲,说出去也很体面。
可这两年不行了,物价飞涨,很多人下海做生意发了家,很多单位的工资也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人艺这种单位在这方面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工资还能勉强跟得上社会发展,但演出补贴却聊胜于无,两相比较,相当于收入锐减。
以至于人艺不少演员耐不住清贫,或是停薪留职,或是请长假,脱离了剧院,彻底投入了电视剧的怀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