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大长公主呆呆地看着他。
崔元还在思考:“平江伯陈熊无子,此前应我之情,遣其从子陈圭去了神机营。现在孩子已经虚岁十六,也该商议婚配之事了。咸宁侯有个妹妹,十五未嫁……”
永康大长公主就听他絮絮叨叨地提起好几个勋臣国戚,基本都是没有子嗣的。
她这才知道,崔元让她去向蒋太后请教生子秘法不是为他自己。
然后崔元把话题又绕了回来,顿了顿之后对她郑重说道:“我也不能不为将来计了。皇嫡子取名载墌,可见陛下宏图大志。勋戚将来如何拱卫陛下及太子,我现在是退不下来的。有许多开罪人的事,会需要我去做。你这多年来再未受孕,我们还得试一试。若不行,我得再要一个侧室!”
驸马都尉不是没有妾的,但这件事势必需要皇帝许可、公主点头。
永康大长公主看着她,心里一阵小委屈。
崔元苦笑道:“你我这大婚已二十余年,我如何,你是清楚的。受封京山候、参预国事也已经两年多了,我何曾胡作非为?如今情势,容不得我再拘泥了。我最好是一两年内再生下一子,将来能和太子一起听陛下教诲。陛下之学问,绝不止如今实践学、辩证法那么简单!大明将来必定全然一新,我如今如何显贵,将来就如何凶险!”
永康大长公主想了想自己的年龄,只能瘪了瘪嘴说道:“那你还是去寻个妾室吧。”
最近二十来年都没再受孕了,她哪还能指望自己?
她是皇帝姑母,就算妾室所生女儿也不可能将来入宫作为太子妃。崔元只能从儿子身上想办法,好让他现在会做的一些得罪勋戚的事将来不会被别人找麻烦,还有个儿子能护着崔家,护着他姐姐……
其他参策概莫如是。
崔元不到五十,在参策之中算年轻的了。
其他老家伙,自己是不敢跟孙交比的。但出于对将来的担忧,这一晚都纷纷开始考虑起孙子辈甚至曾孙辈的事。
皇嫡子已降生,还有一个皇长子。十多年后,皇子们必定陆续开始成婚。
在皇帝已经对将来表露出坚决的改变意愿之后,最聪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跟皇室绑定。
【……如今想来,陛下再开皇后选自重臣之家并非只为了眼下,还是考虑将来。用修,你在广州也许想着此节。之前莽撞,为父若去了,杨家只能先靠你护持,万幸因广州之事,陛下甚是夸奖过你……】
杨廷和给杨慎写着信。
余承勋、余承业兄弟的关系,毕竟还隔着一层。
他写完了这封信,看着灯花心里也静了下来。
此前定下了对李翔案牵涉到惠安伯、郑家的处置方略,这事虽然不小,但确实比不上皇嫡子降生。
有之前的布置与安排,五军营乱不到哪里去。
便是此后勋戚和天下的反应,对皇帝和参策们来说,需要的其实确实只是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