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2 / 2)

跟之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原来只是种植粮食、供养人口,然后通过增加的人口基数和粮食产量,组建规模更大的军队。

但在工业时代,逻辑则彻底变了。

土里刨食的农业内部循环,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全球外部循环则扩大了交流的规模,只需要生产工业品,卖出去获得利差,大明就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而在“怎么卖出去”这个问题上,如果对方不配合,则需要动用一下大明的军队,来一点小小的划时代打击。

朱棣望着天穹中高悬的冬日,心中涌现出一股豪迈感。

“这日不落帝国,莺歌蓝做的,我大明就做不得?”

姜星火静静地看着朱棣。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姜星火在刚才和过去的讲课里,已经完全告诉朱棣了。

那么接下来,只有发展工业方面的具体问题了。

朱棣给姜星火大略讲了一遍《变法八策疏》和意图将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变法试验田的事情。

“所以,姜先生认为,大明到底该如何发展工业,如何推动变革?”

朱棣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姜星火。

此时此刻,朱棣的自我感觉,仿佛就是茅庐前的刘备,昆明池旁的宇文泰。

恨不得当场来一句,“朕遇先生,如龙得云、如鱼得水,从此后便是摔破玉笼飞彩风,顿开金锁走蛟龙。”

这便是“狱中对”的节奏了。

虽然姜星火没打算跟朱棣玩明主贤臣这一套,但此时终归是到了双方交底的时候。

朱棣,已经表露出了明显地,进行改革的决心。

这显然是姜星火日复一日地讲课,所造成的结果。

而姜星火的最终目的,也是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姜星火和朱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强大明的国力。

只不过,朱棣是为了完成自己超越古人的千古一帝之功业。

姜星火,则是为了挽救华夏遭受西洋人欺辱的那个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