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陈廷敬(2 / 2)

韦宇龙将她拉到怀里坐到腿上,拉着潘竹云的玉手,道:「刚开始朕倒是没有怀疑,直到他提出那个建议,又想起长安来的密报,朕就觉得此事可能没那么简单。」

「陛下担心他不是黄忠,就是蒋干?」潘竹云笑道。

「也许是个郑国呢?」

韦宇龙嘿嘿一笑,脸上倒是有些奸诈。

他说的郑国,其实是有个典故,相传战国时候,韩国因惧怕秦国,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借次来消耗秦国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结果此举适得其反,水渠修成,使得关中为沃野,让秦国反而变得更加强大。

「陛下,你真是太坏了,不过这样真能整顿吏治,到也不错。」潘竹云也笑的像一只诱人的狐狸精。

韦宇龙虽然有些激动,但事情还没忙完,先把心情平复一下,说道:「如果他真是康熙派来的,此举绝对不止这么简单,我们还是小心一些,不过他的建议倒是不错。」

说完,他先写了一道圣旨给吏部,封陈廷敬为右都御史,还给都察院也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省府一级的御史,关注吏治,县一级的御史不但每个月有十天去县城听取百姓的事情,还要深入百姓当中,了解民间疾苦,以帮助朝廷指定政策。

另外,当各地御史的奏折上来,先由都察院处理,然后送到内阁审批,整理出意见,最后才由皇帝亲自处理。

陈廷敬想要这个方法给夏国皇帝找事,谁知道人家和清朝皇帝不一样。

清朝皇帝是把什么事都抓在手里,把集权发挥到最大,韦宇龙却把权力分割,估计陈廷敬要是知道,肯定会郁闷一阵子。

果然正如韦宇龙所想,这件事没这么简单。

陈廷敬上任后,工作很卖力,能力也不错,将都察院积压的事情处理完,还弹劾和查处了好几起违法之事,其中就包括他之前说的老头女儿被强占的事情。

过了半个月时间,他就将工作的重心,从百姓转移到了朝堂,弹劾的对象也变成朝中大员。

第一个中枪的,就是殷锦。

这天,陈廷敬在上了一个奏折,弹劾高丽布政使殷锦为迎合上意,不惜浪费民力,从高丽运送泡菜和特产来京城。

这件事韦宇龙是知道的,由于现在朝中高丽籍官员不少,宫里也有不少高丽嫔妃和宫女侍卫,因此送特产是皇帝默许的。

可人家已经弹劾,韦宇龙只好下令殷锦不得送这些东西来,只顾一些朝鲜厨子来京城,就地制作朝鲜菜,并吸引高丽人来中原开设朝鲜特色饭店,才解决这件事。

不过此事让陈廷敬在都察院也站稳了脚跟,毕竟他的弹劾连皇帝都妥协了,御史们觉得扬眉吐气,自然更加信任陈廷敬。

在御史衙门,陈廷敬身边围着几个御史,他们将手里的三封折子吹干。

这三封奏折,正是准备弹劾大夏第一功臣,辅国公周培公,礼部尚书许积,还有户部尚书陈永华,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还都是内阁成员。

其中一个御史看着奏折,笑道:「陈大人,这三封奏折上去,我们都察院的名声,将更大了。」

「呵呵,你们跟着我,一定让我们都察院重拾昔日荣光!」陈廷敬笑着笑道:「在明朝,御史连皇帝都敢骂,大家迟早也会有这么一天的。」

「还是陈大人厉害,我们大夏兵部最牛,都察院管的人虽不少,地位却不高,这次看来是要扬眉吐气了。」一个副都御史笑道。

「呵呵,等这件事办成了,我们到时候就弹劾陛下,到时候才是真的扬眉吐气!」陈廷敬给属下官员开始画饼。

「弹劾陛下?陛下怎么了?」

「陛下竟然让皇后在内阁任职,女人怎么能处理政务?这不是培养武则天吗?」

都察院的官员听陈廷敬这样说,脸上顿时有了激动的红光。

弹劾皇帝,多么伟大的事情,在大清,谁敢做?谁敢想?如果成功,自己岂不是要像魏征一样,名留青史了?

陈廷敬看着这些人,却没有他们的想法,却隐隐有些罪恶感。

「如果大夏被搞乱,中原的百姓又要被剃发易服,这样真的好吗?」

为您提供大神石头丑又硬的《鹿鼎记:帝业从神龙岛开始》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四百四十九章 陈廷敬免费阅读.

<!--over--><div id=center_tip><!--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