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御史中丞蒋猷非议钱法,正好扔去兵部替代赵遹。一来可以让蒋猷闭嘴,二来把赵遹贬去地方,眼不见为净。
一些钻营之辈,都对蒋猷投去羡慕的眼神。
随便喷几句钱法,居然就做了兵部尚书。
蒋猷却呆立当场,若是调去兵部,他就没权力喷人了。而且兵部尚书不好当啊,全特么是一群奸党,自己过去肯定被架空。
宋徽宗扫视群臣,厉声说道:“不准再议别的事情!”
群臣称是。
宋徽宗终于展露笑容:“让国子监书库官匠上殿。”
“宣国子监书库官匠上殿!”
“宣国子监书库官匠上殿!”
一声一声呼喊,从殿内传到殿外。
黄蔼带着一群工匠,抬着各种家伙什进殿,大臣们都搞不清楚啥情况。
宋徽宗说道:“国之大事,文教第一。今,天命在宋,祥瑞频现。又降下大晟活字、大晟油墨,刊印书籍便利百倍。黄蔼!”
“臣在!”
黄蔼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一个小小的技术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今天却能够大大的露脸。
宋徽宗说:“朕欲刊行《大晟词集》,便在这殿中排字印刷几页。”
刊印《大晟词集》,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周邦彦的作品。
等工匠们做好准备,太监念道:“《过秦楼·水浴清蟾》: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今天要排印哪些内容,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否则得把几万枚活字全部搬来。
甚至,工匠们已经排练了十多遍,只为能在百官面前表演一番。
选字、排字速度飞快,在反复彩排之下,他们闭上眼睛都知道哪个字放在哪里。
字盘压好之后,工匠们开始印刷。
第一页,便印了三百份,太监和侍卫过来帮忙摆放。等墨迹干了,立即赠送给群臣。
康国公钱景臻,拿到刚刚印好的书页,低声惊叹道:“字迹竟如此清晰,比之雕版亦不遑多让。”
他是爱好诗词之人,还组建了诗社。
眼见活字印刷术得到改进,立即就萌生刊印诗集的想法。
就连蔡京,拿到书页之后,都忍不住感慨:“此法大利天下,贫寒士子亦可多多购书。”
除了清晰度,众臣关注的,还有字体和标点。
如今只刻了逗号、句号,却已让大家觉得方便。特别是有老花眼的,不用再慢慢断句,看书时能一眼扫过。
工匠们还在忙碌,郑居中快速出列,举着笏板说:“恭贺官家得此利器,文教之功直追三代!”
靠进献祥瑞而当上副宰相的白时中,更是大呼道:“此祥瑞也,我大宋天命永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