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二年夏(2 / 2)

武怀玉觉得这些女人们更像是参加一场秀,每到农忙季节就要来这么一次,还总是乐此不疲的。

绫罗绸缎换下,换上麻的、葛的甚至是棉的衣服,头上的珠玉首饰取下,头发扎起,包上帕子。

但就算如此,也一点不像农妇,这细皮嫩肉白净水润的,就说那布衣,其实未必比丝绸的便宜。

就说樊玄符她们换的这棉布衣,是粟特胡商从高昌那边贩运过来的,在高昌城这种上品的细白棉布,也叫细白叠,一匹两千二,而运到长安来,价格立马翻好几翻。

这其实就是棉花织成的布,普实无华,但就因稀少,在长安卖的比一般的丝绸贵的多,是跟那些锦绣等高端丝织品并列的奢侈品。

高昌细白叠,万钱一匹。

一匹棉布也就能做两件衣服。

要知道兼当钱用的素绢,现在一匹才二百钱,那可是丝绸,这棉布一匹相当于五十匹绢,都能买上两匹普通的草马。

真是矿泉水瓶装茅台,低调的奢华啊。

武家的女人们人人换了一身棉布,还都是素色的,要说这种细白叠除了吸汗,还真没太多胜过丝绸的地方。

还易皱。

见识到棉布的奢侈后,武怀玉还特意的去调查了一番如今的棉花,发现大唐基本上没有棉花种植,只有宫廷和贵族之家的花园里会种一点,那是观赏棉花的。

在岭南和南中的一些地方,倒是有种棉花,但跟高昌那边的西域棉花品种不同。

唐人不种棉花的原因倒也简单,这玩意产量不高,而且对气候等要求倒不少,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就算种出来,但加工太过复杂,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脱籽这关。

高昌棉布为什么卖的那么贵,主要就是在加工的成本上了。

几乎都是纯手工。

所以高昌的白叠布,基本上都是纺织后运到中原来,卖给贵族们的,或者是充当贡品。

这玩意高昌的百姓自己都穿不起。

武怀玉现在花园里也种了些棉花,他打算好好研究下,他记得好像到了宋代时,中原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工艺都提上来了,棉布也就没那么稀奇了。

要是武家现在研究出点棉纺的黑科技出来,武家搞点棉花种植、纺织,那岂不是大赚。

“二郎你不会就穿这身紫袍玉带去庄子夏收吧?”

陈润娘笑着道,“二郎虽贵为宰相了,但夏收开镰收麦,这第一镰刀还得你来割的,”

夏收是件很隆重的事情,必须重视。

不但得全家男少老少下地,男的割麦女的拾穗,还得准备好肉好菜招待好收麦的庄丁麦客。

必须得抢抓时间,万一耽误了好天气,雨水一落,到时麦子在地里或穗上发芽,可就全白瞎了。

武家的庄子平时以庄奴耕种为主,也会雇佣点长工,但到了抢收季节,人手是不够的,必须得再雇佣短工,尤其是雇佣那些成群结队扫荡关中的麦客们,他们都是专业的麦客,一把镰刀,从北到南,走到哪就干到哪,辛苦的干上一季,多少能赚点辛苦钱。

这些麦客们虽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的来割麦,但如果哪家地主小气苛刻,那明年大家可能都不给他割,或者就没那么下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