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怀玉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享受着小石头的搓澡服务,小子手法还不太熟练,但挺有力气。
那丝瓜络搓澡确实非常合适,就是他用力大了点搓的有点生疼。
那边几个老军官凑过来跟老武聊天。
“今年朝廷就要正式征收这义仓粮,每亩两升,咱们之前也交社仓粮,现在这义仓粮要怎么交?”许二杆子的父亲许忠义一边帮老武搓背,一边问。
许忠义也是致仕军官,如今两儿子跟着武怀玉也出息了,兄弟俩个都成了七品武官,虽比不得怀玉兄弟,但比起他自己,可强多了,他到老不过混个队头而已。
兄弟俩跟着怀玉做了官,还跟着也投了些钱,这两年也收益不错,家里也是买田置地,现在许忠义是龙桥堡排第二的地主,在清河乡有一千多亩地,另外在三个塬上也有千余亩旱地。
许多地都是出租。
“一亩两升的义仓粮,这其实就是朝廷的地税,这当然不能少的,又不是让自愿捐献的社仓粮,或是咱堡里自己的义仓。”老武道,虽然也有点心疼这一亩两升,武家十几万亩地,一年就得多交两千多石,但这政策是儿子上书推行的,当老子的肯定得支持,再心疼也得支持,自己老子不支持儿子,谁还支持。
“交肯定是要交的,”许忠义这点觉悟是有的,他现在说的是另一回事,“你说咱佃出去的地,原本没有这两升的义仓粮,咱们跟佃户那是分成的,现在有了这两升的税,那这粮是咱交还是佃户交?”
老许说的这个其实也不是他有多奸诈小气,而是历来朝廷正赋之外,其实地方上也还会有许多摊派的,有时按户有时按丁,也有时按田,如果是按田的,惯例并不全由田主承担,
地主们往往会把这负担转嫁到佃户身上,遇到好心点的,可能还是按原本的佃约分成比例分摊。
“现在听说不少地主都说要跟佃户分摊这个义仓粮,分成是多少,就摊多少。”
地主跟佃户们基本上都是按收获分成,很少有固定租,这分成又并不相同,主要还是看地主提供的只有土地,还是会附加提供耕牛,甚至种子农具这些,不同的情况分成不同。
地租还是较高的,往往是夏粮的五成,如果地主还提供耕牛、种子等,往往能达到夏粮的七八成,
不过此时田地肥力不足,所以往往两年三季,或轮作休耕,因此地主惯例是秋粮不分成另收租,当然实际情况,佃户秋季作物收获后,也或多或少得‘送’地主一些。
甚至除了粮食外,还要交秸杆草料这些,甚至得要帮地主免费干多少天活。
反正如果纯租地做佃户,是很艰难的,要是自己有一些地,再佃一些,虽然佃的地分成收入不多,但能填补一些。
武怀玉在旁边道,“这个义仓粮相当于地税,拥有田地的地主应当承担这笔粮。”
老武便道,“我们武家的地,不管自耕的还是出租的,这每亩两升,都自己交。”
“那我们许家的地,也都自己交这两升粮。”
每亩每升也只是标准田的税,实际也会把田分成上中下三等,税率有些许差距,以求相对公平。
老武道,“咱清河两岸的这些地,可都是最肥沃的良田,当年太上皇将咱们三万元从禁军,安置于渭北白渠两岸七县之地,占的都是好地,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单夏季,亩收就不低于两石,秋季还能种一季杂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