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瞥了眼尹喜的神情,旋即看向王良瑜,认真地说道:“此《道德经》非吾一人所作,汝昔日之言亦在其中,此书交予你是理所应当!”说罢,转头望向尹喜,道,“此书虽不可传于汝,但汝可抄录一份。”
尹喜闻言转悲为喜,冲到案前,一手抓起毛笔,一手铺好白纸,然后转过身,可怜巴巴地看着王良瑜。
王良瑜倒是随意,顺手将《道德经》原本递了过去。
尹喜双手接过《道德经》原本,恭敬地放在案几上,然后认认真真地抄录起来。
王良瑜收回视线,转头看向老子,好奇地问起方才那金光之事。
“那是文道宝光,唯有传世文章、惊世书籍才能出现的异象。”老子解释了一句,旋即又道,“拥有文道宝光的文章书籍,水火不侵、不腐不朽,且能助阅览者更好参悟文章书籍中蕴含的微言大义。”
王良瑜听罢愈发好奇,追问道:“何谓文道?”
“人族诞生之初,以武立足洪荒,后有人族先贤仓颉造字,经历代人族先贤开拓,在武道之外又创造了以文字入道的修炼之法,谓之文道,道儒兵法等诸子百家皆源出文道。”老子淡淡一笑,解释道。
王良瑜眉头蹙起,不解地问道:“儒家法家源于文道,我能理解,道家和兵家与文道可没有关系吧?”
儒家法家那是将文字的力量用出花,源出文道毫无疑问,可道家是炼气、兵家是聚气,和文字似乎扯不上关系,怎么看都和文道不是一茬的。
“文道海纳百川,不管是道家,还是兵家,亦或者是其他诸子百家,其基础都是文道,然后再融合其他修行法,由此诞生了现在的诸子百家。”老子淡淡一笑,解释起来,“因基础源于文道,故而他们仍属于文道之列,就好像主流和支流一般。”
王良瑜听罢了然,想到文道宝光的好处,不禁有些心动,暗道:“我若是写上一些传世诗篇,是不是也能获得文道宝光?”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王良瑜脑中一闪而逝,王良瑜并没有付诸行动的意思。
文道宝光用途不小,但对修武道的王良瑜而言,意义不大。
片刻后,尹喜抄录好《道德经》,又恭恭敬敬的将原本还给王良瑜,眼神难掩不舍之意。
王良瑜没有尹喜那般小心翼翼,接过原本,顺手就塞进了怀中,转而看向老子,问道:“此番事了,我们下一站去哪?”说着,视线越过官舍的窗户,看向西方,“继续向西吗?”
函谷关再往西,那是秦国的地界。
说实话,王良瑜现在有些不好意思去秦国。
因为,随着姬仁和周室的崛起,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怕是要永远不可能出现了,秦始皇大概率也要被蝴蝶翅膀给扇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