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库存(2 / 2)

“买什么?你一天这么辛苦,需要你就拿一副好了!”

李佑笑道:“你与进哥儿管着后勤事宜,不打紧的东西,喜欢你拿就是了!”

王秀姑心猛然砰砰跳了起来,忙道:“那怎么成?会坏了规矩的!”

“都说了是些不打紧的东西,真没事!”

李佑温和说着,亲了小橘子一口,出院子往火器坊那里去。

王秀姑面色复杂地看着李佑的身影好久,庆幸自己方才没有自作主张,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有任何懈怠、僭越的心思。

随着南寨蒸蒸日上,李佑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要紧位置,他肯定是要用人品端正,自己贴身的肱骨才行。

如果王秀姑为了区区一副叆叇,而开始动了歪心思,那么她的仕途自然就此终止。

土官铺缴获了商队不少火铳军资,都被高从虎收拢走了,正在和冯巧一起在整理。

李佑一进门,看着高从虎和钱承志正在研究一杆火铳,开口道:“整理完了?”

“完了!”

高从虎兴奋道:“这些商队的火铳,比我们在武兴山得到的还好!”

“真的?”

“真的啊!你看这铳,全是清一色的翼虎铳,还都有铳剑!”高从虎激动的递给了李佑一杆。

钱承志也是在一旁适时地说道:“主要是这十三杆的铳,大小规制相差不大,尤其是铳管的口径几乎一致,这绝对是大匠所铸。”

明末火器虽然种类繁盛,可是规格很糟糕,无法做到精准的制式生产,比如鸟铳,同一部队中,许多火铳的口径相差极大,这就导致所用铅丸大小不同,还有铳管粗细不一,使用子药的份量也有相差。

甚至是一伍中,两杆火铳都不能通用,因为队友的铳,你来用,多半会导致炸膛。

这样的弊端是极大的,不仅仅是作战的不利,更为致命的是给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是明末火铳在明军中无法充分发挥优势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佑点头,开始认真观察手上的这火铳,他第一眼便是发现这铳很长,加上铳托接近两米了,铳管长是为保证弹丸飞出时,有更高的初速。

眼下,整个铳以精铁打制,约有八斤多重。龙头火门上有阴阳机,是一种自动开合的火门装置,其上夹有手掌长度的火绳。

火绳精细麻绳,然后泡在尿液中制成,这样可以延缓燃烧速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