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屠城,就是无道!
不过刘羽看着郭嘉翻译过后的情报内容,猜出了曹操屠城的目的,不是泄愤,而是为了抢粮!
曹操此次徐州之战的兵法战略,乃是采用围三阙一。
围三阙一也叫围师必阙,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战略,即对被包围的敌军留下逃走的缺口,避免敌军鱼死网破、破釜沉舟。
曹军此次围三阙一,就是在攻城的时候,故意给敌军留下一条生路逃命。此举避免敌军鱼死网破,也会让敌军在死战还是逃跑之间摇摆不定,就能瓦解敌军士气。
陶谦部将本就不敌曹军,在曹军围三阙一的战略下,将士根本没有战斗意志,只想要逃命,避免与曹军正面交锋。
但如此一来,反而陷入曹军的陷阱之中,那个所谓的围三阙一的“生路”,其实早已经遍布曹军的埋伏,并且因为只有一条生路,也避免敌军四散而逃。
最后的结果,就是陶谦部将走向败亡,曹军强势夺下徐州郡县。曹操连战连胜,陶谦连战连败,数城被夺,逃亡东海郯城。
曹操夺下城池后,军中缺粮,但城中百姓还需要供养,还需要进行战后的善后工作。
可已经缺粮少钱的曹操,连将士都要供养不起了,况且是敌军治下不知道有没有细作、有没有被洗脑的百姓?
然后,曹操选择了屠城,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还能因敌取粮,补充己方军队,继续作战的“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
这种做法,与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曹操觉得自己为父报仇,师出有名,占据大义。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夺下城池后,进行屠城。
此举真的是不当人子,也让曹操失去了民心!
也难怪原历史刘备败走徐州后,徐州百姓会自发跟随刘备离开。因为跟着刘备可能会死在半路上,但留在徐州,真的是朝不保夕,会被曹军屠城了!
刘羽一眼切中要害、看透本质,沉声道:“曹军缺粮,枉杀无辜,丧尽天良,天怒人怨!”
“主公英明!细作虽然说曹操为父报仇泄愤,但真正的原因怕是曹军缺粮!”
郭嘉奉承了一句后,旋即说道:“曹操虽然平定青州黄巾军后,获降卒三十余万组成青州兵,势力暴涨。
“但接连与青州黄巾军、陶谦、袁术等势力作战,兖州四战之地,没有休生养息,粮草辎重供应不足。
“此次出兵徐州,正值秋收,曹操故意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同时也是想要劫掠徐州粮草,以战养战。
“此贼看似为父报仇失去理智,实则步步为营,精于算计。比起袁绍那好谋无断、外宽内忌的能力,此贼唯才是举,并且果决有谋,威胁远在袁绍之上!
“此贼在兖州已成气候,但势力并非举世无敌,主公切记不可让此贼继续成长,若是继续坐看其发展壮大,未来必成大患!”
众谋臣一致赞同郭嘉的分析。曹操屠城主要是缺粮,并且此贼威胁远在袁绍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