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武道修为不凡。
“果然图书管理员没有一个是简单人物……”
杨尘望了一眼便收回目光,拿起工具,开始认真打扫藏书阁。
依照先前的卦象,如果藏书阁中真有破局之法,他也只能是去书中寻找了。
“就这本了,没有名字,没有作者,残破不堪,放在角落最底下!”
打扫完毕,杨尘精挑细选,最后从角落内的书架翻出一本泛黄古书。
“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象,故三皇称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德合天地。
皇为上,帝为下,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是为皇帝,不亦悲乎……”
这是什么意思?杨尘细细揣摩文意。
皇,古字形由“日”和“土”构成,其含义为太阳从地下升起时,光亮很大,照亮了大地。由此“皇”有“大”意。又因为“日”为历代帝王的象征,所以“皇”便引申出指三皇之“皇”。
而帝,又不同。
帝,本义是花蒂。古字形像花蒂的全形。上面像花的子房,中间像花萼。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
故,帝叫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上古时期,帝,其实是对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个境界之后的尊称。
帝者,德合天地。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与天地一样并且和天地贯通且和谐的地步,这个人就称之为帝。
这样的人必然是所有人类中最有智慧和能力的,故而所有人都愿意让他来管理大家的公共生活,引导教化大家。
于是所有人推举他为最高管理者。
由于后来人们不再重道德,只重地位,于是“帝”的意义发生变化,由原来代表道德修养境界变为后来的地位象征。
最后,古书作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帝,以前专指道德修养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也是最高管理者,可在皇帝一词出现后,却要作为“皇帝”的简称。
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藏书阁中居然收藏有这等逆耳之言……”杨尘眸光悠悠,心中微沉。
以他现代的眼光来看,乾帝灭百国一统天下,修长城北拒蛮夷,凿运河通达南北,确实称得上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但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近年,天下诸子百家,百国反乾势力,蠢蠢欲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乾帝统御天下,威临八方,大乾依旧是风平浪静,井然有序。
“嗯?”
古书翻到中间,杨尘一笑,果然有机缘,他在夹缝中翻到了一张古卷!
“这是什么材质?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麻布,更不像纸,也不像皮。”
杨尘定眼细细一看,古卷上没有什么玄功妙法,只有一个故事和一个问题:
【儒圣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