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子,陕西延安人,是刘天宝原来的手下。他父亲死在乱军手中,听说河套草原的种花王,招兵买马,就打算去投军。
他不是一个孤儿,找家里人商量。大哥说道:“我不方便去,你先去。如果安定下来,寄信来,我和你嫂子再去。这不算长途,十两银子拿着。孝子,一路小心啊。”
大哥把银子拿出来,郭孝子收好。他的好友曹大郎听得,也拿了四两银子送来。
第二日,大伙备早饭,送行郭孝子。曹大郎也来陪着吃罢,替他拴束了行李,又拿着十两银子递与郭孝子。
郭孝子不肯受。大郎道:“这银子是我父亲的,平时你也喊叔叔的,如何不受?”
郭孝子方才受了,吃饱了饭,作辞出门。大伙送到延安府西门外,方才各回各家。
郭孝子晓行夜宿,一路来到黄河边,遇到尤举人。尤举人是本地大户,有计划去归化城看朋友。
尤举人是个热心人,曾在黄河边遇到一个女人。女人有信纸,上面说她男人是广东人,充到陕西边上来,她是军妻。
不想这男人半路死了,妻子在路上哭哭啼啼。尤公和女人说话,彼此都不明白。
只得把女人领到一个酒店,那妇人是要回故乡广东。便出了十两银子,差一个老年打更人。又苦苦切切做了一篇文,亲笔写了自己的名字。
吩咐打更人:“你领了这妇人拿我这一幅文,遇州遇县送与地方官,都要用一个印信。直到她回了家,讨了回信来见我。”
打更人应诺了。那妇人叩谢领着去了。
将近一年,打更人回来说:“一路各位老爷,看见文章,个个都悲伤。妇人到家收了有二百多银子。
小的送她到广东家里,她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磕小的的头,叫小的是‘菩萨’。这个小的是沾老爷的恩。”
尤公欢喜,又赏了他几两银子打发人出去了。
郭孝子和尤公,很是有缘。当下尤公请郭孝子吃饭,坐下即刻摆出饭来。尤公家有人来找:“请老爷下乡相验。”
尤公道:“先生我就要去的,后日才得回来。但要留先生三日,等我回来有几句话请教。万不可推辞。”
郭孝子道:“老先生如此说,怎好推辞?只是贱性山野,贵地若有甚么庵堂,送我去住两天罢。”
尤公道:“庵虽有也窄。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那和尚是个大智慧。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罢。”
便吩咐手下:“把郭老爷的行李搬着,送在海月禅林。你拜上和尚说是我送来的。”
下人应诺伺候。郭孝子别了。尤公直送到大门外方才进去。
郭孝子同下人到海月禅林客堂里,知客进去说了。老和尚出来打了问讯,请坐奉茶。